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北上南下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08-11-23

人體 何多苓

>>>>更多作品

參展藝術家:何多苓、龐茂琨、尹朝陽、牟桓、沈敬東、吳少英、趙俊海
策展人:陳默
策劃助理:單春玲
開幕日期及時間:2008/12/13
展覽日期:2008/12/14-2009/2/15
開放時間:11:00-18:00
展覽地點:北京全藝社當代藝術交流中心
查詢電話:010-64335791

“北上南下”:互動交融中的當代藝術(代序)
陳 默

半個多世紀前,“北上南下”,曾在抗戰(zhàn)和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作為特定的歷史政治概念,指代著火熱的時代激情和對反動勢力打擊的豪邁與沖動,也象征著在歷史的節(jié)點上的不同凡響的紅色人格精神。三十年前,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為了個體脫貧致富,為了民族經濟振興,在廣大的國家版圖內,人們走出簡陋破屋,披星戴月,沖破陰霾,開始了一波勝似一波的不間斷的“北上南下”。一時間,華夏大地烽煙滾滾,波瀾壯闊,蕩氣回腸,蔚為大觀。這場堪稱史無前例的由經濟引發(fā)的乾坤大挪移,人群大流動,帶來了國家活力,經濟活力,個體生存的活力,也客觀上促進了人種的遠親雜交和素質提升。十年前,與經濟發(fā)展共振的文化領域,也同樣上演了人才交流的“北上南下”大潮。所不同的是,與南下淘金形成對比的是北上習文,道不同其果也存異。然而,漸成單一取向的“北漂”成景,在一種莫名的前途、機會、成功的虛擬疊加中,在急匆匆亂遭遭的喧囂中,成為了諸多知識分子夾雜著信仰和投機的朦朧選擇。其中,免不了智者留存愚者淘汰的無奈結局。借著這股大勢,約五六年前,藝術界也不能免俗地出現(xiàn)了浩浩蕩蕩的“北上南下”潮。雖然“漂者”們各自懷揣的理想與動機不盡相同,但在廣義上的追名逐利的大取向,卻是一脈相承不謀而合的。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今天這里的“北上南下”,顯然有異于前文所述現(xiàn)象的精神內涵與價值評估。前者說的是表層化、目標型的人員流動,后者說的是藝術形態(tài)內存的本質關系。在當代藝術的語境框架里,北上南下、左右縱橫、互動交融、移植拓新、借鑒再生,凡此種種,都是圍繞著藝術本質做循環(huán)互動,并不斷促進其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就當代藝術的內質而論,合而不謀,融而不共,求異存異,最大限度地追求個體勢態(tài)存在,乃是至關重要的。由此而論,本次七位分屬南北地域的藝術家,在不謀而合中來到同一空間,交融互動已是必然。何多苓、龐茂琨、尹朝陽、牟桓、沈敬東、吳少英、趙俊海,來自北方和南方,分屬不同城市,有著絕不雷同的生存背景和經驗。雖然在藝術的本體向度上,大家志趣相同,但由于各自的積累和經驗的獨立性,故所呈現(xiàn)的藝術狀態(tài)面貌差異顯著,當是自然的。學界一種觀點認為,當代藝術是一種解碼概念。所謂“解碼”,是指由主動性、反常性、錯位性、提問性、創(chuàng)造性等諸因素構合的當代文化意識流變狀態(tài)。而這種狀態(tài),是在一種無止境的變化中慣性推進的。所謂“慣性”,來自藝術家的出眾智慧和永不停歇的理想追求,來自他們的辛勤勞作。從這個意義上講,七位藝術家用不同的作品和謹嚴的態(tài)度,已經給出了認真的答案。

2008年10月于成都龍王廟

【編輯:霍春?!?/p>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