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堅持搭建學術的交流平臺——唐人當代藝術中心鄭林專訪

來源:99藝術網 2009-10-20

 

【編者按】

  唐人當代藝術中心原總部在泰國的曼谷,經過創(chuàng)辦人多年專業(yè)化的經營與推廣,現(xiàn)已經成為泰國乃至東南亞地區(qū)頂尖的推介中國當代藝術的機構。在曼谷期間唐人的客戶結構就是立足當地輻射東南亞,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歐美和中國大陸地區(qū)和臺灣地區(qū)的藏家,擁有國際化的客戶群。這樣的畫廊回流著實讓北京業(yè)界的人士感到欣喜。那么,在經濟危機席卷全球的形勢下,唐人當代藝術中心創(chuàng)辦人鄭林是如何危中求機、在風暴中穩(wěn)步發(fā)展的?99藝術網宋睿女士對鄭林先生進行的一次專訪,也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受訪嘉賓:唐人當代藝術中心鄭林

  采訪人:99藝術網 宋睿

 

  99藝術網:鄭總,首先請您介紹一下貴機構在今年有哪些計劃?

 

  鄭林:今年主要還是以偏學術為主,強調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品位。

 

  99藝術網:現(xiàn)在已經有明確的計劃了嗎?

 

  鄭林:今年的展覽計劃去年就排出來了,就是與最好的藝術家合作做出最好的項目。比如我們前面的一個展覽剛剛結束,是孫原、彭禹的個展。這個展覽完全是學術定位的展覽,沒有太多的商業(yè)運作。唐人這么大的空間,全部用鐵板包了起來,是一個巨大的作品。

 

  99藝術網:是一個實驗性的空間概念的作品。

 

  鄭林:對。很多人看到以后覺得很震撼。

  99藝術網:行業(yè)內很多朋友說唐人是現(xiàn)在做行業(yè)類機構最大的一個,而且每次展覽都有很多的投入,工作人員又特別多,會做這么多實驗,先鋒又沒有經濟性的展覽,那么您這個機構是怎么來解決費用問題的?

 

  鄭林:我們也是有銷售的,不是完全沒有經濟性的

 

  99藝術網:這種特別實驗的作品,沒有經濟利益。

 

  鄭林:展覽中的作品不可能都賣掉,整個空間里要賣裝置作品是不大好操作的。因為我們唐人空間有12米多高,四周全都用鋼板包起來了,如果要把這個裝置賣掉的話,買的人也沒有地方放。

 

  99藝術網:也沒有大小這么一致的空間。

 

  鄭林:但是這個作品不排除可以賣Vedio,或者賣圖片的可行性。如果要做商業(yè)運作,從某種意義上還是有切入點的。

 

  99藝術網:接下來是什么展覽?

 

  鄭林:這個展覽完了以后還會有一個過程,我們會利用7、8月份做裝修。緊接著9月份就辦杜震君的一個展覽。因為他做的是新媒體,他認為新媒體包括很多不同的理解。所以他的展覽也是值得一看的。

  99藝術網:唐人的收藏群體里面的比例,大陸地區(qū)和國外的藏家比例會是多少?

 

  鄭林:都差不多,國內會偏重一點。國外因為金融危機,可能受到的影響會大一些。國內的收藏家還是很有潛力的。國外有一個收藏的計劃,國內的沒有收藏計劃,他會年付或者是一次性的。

 

  99藝術網:您的意思是國內的藏家一次性買的件數會多一點,而金額可能沒有國外多?

 

  鄭林:金額比國外的也多,但國外會有計劃性的收藏。

 

  99藝術網:很多朋友對咱們機構的大規(guī)模感興趣,一般的畫廊都一個老板,四、五個員工做這個事情,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鄭林:我們現(xiàn)在的員工不算多,大概有20個左右,相對去年少了一些,去年年底裁員了?,F(xiàn)在按我們機構的設置,這種狀態(tài)剛剛好。我們代理藝術家必須有一個服務,就是選擇代理藝術家未來的展覽計劃、結算等工作,為藝術家做一些對接的工作。我覺得現(xiàn)在中國的畫廊很多有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會與和我們合作、代理的藝術家建立一個更密切、全面的關系。這樣的話,對未來的發(fā)展和藝術家的管理都很好。

  99藝術網:咱們現(xiàn)在20來個人的團隊是一種怎樣的方式?據我了解很多畫廊也就是十個人左右的配置。

 

  鄭林:我們的管理層,展覽部,都有不同的功能,主要是有策展部,有學術團隊,學術團隊指導我們來完成這些工作。我們唐人是當代藝術管理體系的機構,都有一個專業(yè)的團隊來負責工作,每年都會有計劃,我們會和策展部進行協(xié)商,請他們策展,談合作,談展覽等等。這樣的方式是很穩(wěn)定的,有一個可操控性。我們現(xiàn)在會將整個展覽的預算、計劃都事先做出來。

 

  99藝術網:咱們機構在做藝術家推薦的時候,除了在自己的機構做展覽,以及參加藝術博覽會還有其它的形式嗎?

 

  鄭林:有,我們幫助很多美術館做過展覽。去年MOMA國際藝術節(jié)期間,我們幫他們做了開館展。

 

  99藝術網:這個活動在國內沒有做宣傳?

 

  鄭林:從我們這里來看,包括我們幫助過很多活動和展覽做工作,如“藝術北京”、波薩奇美術館、孫原和彭禹的個展,我們也幫助泰國當代美術館的開館展做了一些協(xié)助工作。

 

  去年我們除了在今日美術館做了兩個展覽外,也幫多倫美術館策劃過兩個,一個是楊吉昌的個展,還有一個是艾未未等人的群展。我們和美術館的項目合作還是很多的,加在一起估計一年最少有5-10個展覽。

  99藝術網:今年很多機構都在縮減開支,你們會有嗎?

 

  鄭林:我們縮減了很多開支。從去年10月份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一直在大面積縮減開支。

 

  第一就是我們把展覽的模式,出大畫冊等縮減了,都是根據展覽的需要臨時做出的考慮。我們覺得現(xiàn)在更應該去做一些有意義的展覽宣傳、推廣。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把所有平面媒體的稿子都取消了。原來基本當代藝術所有的媒體中,只要能看得到都會做,但是從去年10月份我們就取消了。因為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很多媒體已經堅持不下去了。原來可能還會考慮雜志的質量,有一些太差的我們基本不做,現(xiàn)在我們就要篩選了。我們希望通過大眾媒體,公共媒體,按照一個好的計劃方案來傳播,而不是簡單地全面鋪開。這種宣傳對于我們來說是有利的,因為之前的宣傳只是想達到某種效果,現(xiàn)在完全不同了。

 

  99藝術網:除了這兩個之外,剛才聽您說取消了平面媒體的廣告。那么網絡媒體方面呢?

 

  鄭林:也有,但是要參考媒體的方案和計劃。我們也不排除平面媒體不做的可能性,但是必須要在把方案定下來后,覺得有必要才會做。

  99藝術網:再提一個針對我們媒體的一個問題,您覺得現(xiàn)在中國大陸的藝術媒體,不管是網絡,還是平面,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

 

  鄭林:我覺得藝術媒體的量很大。經濟危機爆發(fā)之后,去年有很多當代藝術的媒體在今天已經看不到了,生存下來的少之又少。

 

  99藝術網:那么你覺得好的藝術機構需要什么樣的媒體?

 

  鄭林:需要有學術定位,但是又要有一個大范疇的推廣和展示的媒體。有很多媒體沒有發(fā)行渠道,影響力很低,這種媒體藝術機構是不需要的。因此,我覺得學術定位固然重要,發(fā)行、有效地推進也不可忽視。

 

  99藝術網:現(xiàn)在這種網絡,包括目前比較知名的網絡媒體都開始做網絡藝術品交易,您覺得藝術品交易網絡化有可能嗎?前景如何?

 

  鄭林:難度挺大。之前也有藝術網絡的交易平臺,但是都沒有成功。因為沒有什么好的項目,而且水平又很低。一個好的收藏家不一定在網上選擇作品。如果你買一些日常用品還有一定的可能,但是藝術品就有點難度了。因為藝術品收藏不僅是一個交易的過程,前期是需要很多工作的。

  99藝術網:您自己平時會上網嗎?

 

  鄭林:不上。

 

  99藝術網:那您怎樣看待現(xiàn)有的這些媒體?

 

  鄭林:你們的99藝術網,還有雅昌藝術網、東方視覺,我還是很清楚的。

 

  99藝術網:都知道,但不會去看?

 

  鄭林:偶爾會看。

 

  99藝術網:平面媒體這方面呢?

 

  鄭林:去年我們做過廣告的差不多都有。比如說今日美術館的《東方大家》、《財經藝術》、《藝術當代》、《藝術地圖》等都會看。因為這些雜志還是不錯的。

  99藝術網:都是因為有廣告合作所以才會看嗎?

 

  鄭林:不僅是有廣告合作才會看。因為中國的平面媒體有它的問題,要不然就是太學術,以至于大家都看不清楚;要不然就是太平民化,像一些新聞報道之類的內容。所以我覺得需要打造一個讓藝術圈的人能夠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言論,大家參與和交流的平臺。這是目前藝術媒體不大具備的。比如說《藝術地圖》就代表了自己的觀點,這才是藝術。比如請一些批評家做展覽,給你話語權,讓他把自己喜歡的藝術品、藝術家放上去??赡芟麓握埩硗庖粋€批評家或者是藝術家來做一期,他有他的學術主張和學術定位。這樣的交流公共平臺所有人都會愿意關注。

 

  99藝術網:您曾經策過展覽嗎?

 

  鄭林:沒有,原則上我不參與展覽的策劃工作,我不當策展人。一般都是藝術家把要做展覽的想法告訴我,與和我溝通以后確定這個展覽要不要做。我也會給他們提出一些意見。

 

  99藝術網:最近批評圈都在討論這個問題,畫廊老板是否應該參與策展,您怎么看?

 

  鄭林:參與是應該的,但是我覺得不能泛濫地去參展。我們唐人做了幾十個大型展覽,方案都是大家互相討論的,其中很多都有我提出的建議。

 

  99藝術網:謝謝!
 

 


【編輯:張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