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2023秋季拍賣會
六如——中國古代賞石
預(yù)展時間及地點
11月25日-11月28日
嘉德藝術(shù)中心
拍賣時間
11月30日 19:30
拍賣地點
嘉德藝術(shù)中心 B廳
(北京市東城區(qū)王府井大街1號)
Lot 4828
明早期
太湖石“千秋丈”立峰
220×110×500 cm
來源:隋藏珠舊藏
太湖石,中國“四大名石”之一,言及太湖石,必言其出于太湖。但實際上太湖石的產(chǎn)地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南太湖石:以太湖出產(chǎn)的水生太湖石為核心,此外包含江蘇宜興等沿太湖周邊所產(chǎn)的旱太湖石;南京、鎮(zhèn)江一帶所產(chǎn)的紅、黃、灰色旱太湖石等。二是北太湖石:包括安徽巢湖類太湖石、北京房山太湖石、山東青州太湖石等。三是嶺南太湖石:包括廣西柳州類太湖石、廣東英德旱太湖石等。
此太湖石立峰,為山東青州的北太湖石,高五米,厚約一米一,最寬處約兩米二,顏色灰白,挺拔偉俊,巍然巨石,名“千秋丈”。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太湖石記》最能表達此立峰之瑰麗壯美。“……風(fēng)烈雨晦之夕,洞穴開頦,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煙霽景麗之旦,巖堮霮,若拂嵐撲黛,靄靄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狀不可。撮要而言,則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縷簇縮,盡在其中……”。
此立峰石體玲瓏多竅,渦洞相套,孔洞疏落有致,頂有大洞若圓月。石表亦可見白色石筋,“瘦、漏、皺、透”之美無一不具,頗有宋代賞石“秀美”的韻致。我國賞石文化至宋而極,很大一個原因是宋徽宗的推重?!端问贰肪戆耸?“宣和五年,朱勔于太湖取石,高廣數(shù)丈,載以大舟,挽以千夫,鑿河斷橋,毀堰拆閘,數(shù)月乃至,賜號‘昭功敷慶神云石’”?!惰F圍山叢談》云:“有太湖石曰‘神運昭功’,高四十六尺”。《宣和石譜》云:“獨神運峰廣百圍,高六仞”?!赌f漫錄》云:“宣和癸卯平江朱面採石太湖黿山得一石,長四丈有奇,廣得其半。”這種喜偉好大的風(fēng)尚也自上而下影響到民間。據(jù)《癸辛雜識》,南沈尚書園:“池南豎太湖三大石,各高數(shù)丈,秀潤奇峭,有名于時。”此外,《云林石譜》和《洞天清祿集》也有“最高有三五丈低不踰十數(shù)尺間有尺余”,“土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之語。案《云林石譜》,太湖石“唯宜植立軒檻,裝治假山,或羅列園林廣榭中頗多偉觀”,也可見修園在宋代之昌盛。
此山東青州北太湖石,出自隋藏珠后人。
隋藏珠(1813-1866),原名藏朱,字松心,號赤亭,別號龍淵。后更名藏珠,以龍淵為字。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十八日生,山東青州府樂安縣北隋村人,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四十七名舉人,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第三甲第四十四名進士。歷任戶部候補主事、廣西司主事、云南司主事、山西司員外郎、福建司郎中。咸豐七年(1857),出任江西建昌府知府。咸豐十一年(1861)進入湘軍經(jīng)辦行營糧臺,深得曾國藩賞識,因軍功議敘以道員用。同治元年(1862),因父喪回鄉(xiāng)守制。服闕后無意復(fù)出,隱居家鄉(xiāng)著書講學(xué),終老林泉。
《樂安縣志》評論說:“藏珠于吾縣近百年來品最卓、才最高、學(xué)亦最富。于古今載籍幾無所不窺。生平愛書如命,插架萬軸,寢饋以之。其說出入漢宋各家,而時標新意。”著有《四書舉隅》《史屑》《與石居詩文草》《鑄錯堂稿》《寒柏草堂課藝》《溁蒲書院課藝》《建昌學(xué)治錄》及詞曲等。同治五年(1866)病逝,誥授中憲大夫,祀樂安縣鄉(xiāng)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