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遲鵬:中國當代藝術界的黑馬 用曖昧挑戰(zhàn)傳統(tǒng)

來源:水母網 作者:- 2009-04-28

  遲鵬 / Chi Peng b1981


  198l生于山東煙臺的遲鵬,2005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攝影與數碼媒體工作室?,F(xiàn)已經是京城藝術圈內頗受矚目的新星,甚至有人預言他將是中國當代藝術界的黑馬。其作品描述了中國當代都市青年的心態(tài),并以一種曖昧的情緒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倫理和道德約束,以某種叛逆性和順應性混合的面貌在年輕藝術家中獨樹一幟。


  “我們無意抒情,更不試圖去理解這個城市,我們只想表達自己眼中的北京。展覽的作品不一定最北京,但絕對夠得瑟。這里有我們的朋友、有你無法辨識的北京。這里還有愛、有惑,還有對這個城市的一知半解。”


  遲鵬的名字拆開來理解是“晚一點,高飛”的意思,但顯然名字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1981年出生于煙臺市的遲鵬已經是京城藝術圈內頗受矚目的新星,甚至有人預言他將是中國當代藝術界的黑馬。


  遲鵬2005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攝影與數碼媒體工作室,他喜歡數碼技術帶來的天馬行空的快樂,他說:“學院里只有這個專業(yè)不會限制我的思維。”畢業(yè)前,遲鵬已經找到了可以表達自己的藝術手段。2003年遲鵬開始運用電腦技術將自己的裸體形象與北京標志性公共建筑合二唯一,制造出一系列虛擬的妄想場景《奔》:無所顧忌的遲鵬,赤身奔跑在這些象征權威與資本的的巨大建筑物之間,青春的軀體放肆、飽滿且充滿無畏的勇氣。在以《太陽》命名的攝影作品中,遲鵬將自己裸體奔跑的形象運用電腦技術與北京故宮的紅色城墻合成為一張夢幻般的作品。


  從他最早創(chuàng)作的攝影作品《同體》開始,遲鵬陸續(xù)完成了《奔》、《I Fuck Me》等多個系列近30件作品,大部分作品是將遲鵬的裸體形象拼貼進入一個非現(xiàn)實空間。《同體》中的人物弱小、孤獨,非男非女的形象渲染一種迷茫的散亂情緒;《I Fuck Me》里的“遲鵬”分身“扮演”了行為的雙方,糾纏撕扯著躲在辦公室的桌底、街道邊的電話亭。遲鵬說:“《I Fuck Me》這一系列, 結合了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我們這一代人的性格而進行發(fā)展的, 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我們在經濟上都比較優(yōu)越,我們更要求自我的獨立, 這一代人和上幾代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沒有經過中國社會的重大變革, 只享受到經濟環(huán)境富裕帶來的愉悅。”


  得瑟小組 / De Se group


  在攝影作品《后天》中,畫面的前景是一些美國曼哈頓的城市建筑, 而在曼哈頓城的后面,遲鵬則將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中國大城市中的標志性建筑合成為一個新城,形成一種極為主觀的視覺幻象,。畫面中,無數長著翅膀的裸體小飛人目標明確地飛向那一片虛幻的新城。遲鵬的視點輻射到世界的經濟中心,在作品《世界》中他將紐約時代廣場上廣告招牌都置換成中國的廣告內容,其中涵蓋了影視紅星、熱門商品等中國諸多流行文化的元素。那些標志性的裸體小飛人依然瘋狂地在這個虛幻世界快速飛行。遲鵬說:“這么做也是寓意著在世界中心,中國地位的日益攀升。”


  遲鵬以赤子姿態(tài)入畫的攝影作品乍一出現(xiàn)就得到熱烈回應。2004年,遲鵬尚未走出校門其作品就得到眾多策展人的青睞開始出現(xiàn)在國際藝術展場。遲鵬參加的第一個海外展覽是紐約前波畫廊舉辦的《一對一,他們的目光》群展,該展覽策展人馮博一說:“隨著社會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角度也發(fā)生了變化,遲鵬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年輕藝術家。他的作品是從自我認識開始,自我虛擬、自我認同,他代表了年輕一代對未來有明確的自信和憧憬。這個特點和中國當代藝術目前呈現(xiàn)出來的反諷、調侃、自嘲有著明顯的不同。”


  春曉 Chun Xiao 陳曼 Chen Man 田原 TianYuan 張悅 Zhang Yue 楊大為 Yang Dawei 聶征 Nie Zheng 宮哲 Gong Zhe 九月 September 孫阿美 Sun Amei


  2005年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選中遲鵬作品《太陽》參加 “Karlsruhe Barcelone Cambridge Toronto”展覽。同年在紐約前波畫廊為遲鵬舉辦個展《裸體午餐》,展出《空中樓閣》等8件攝影作品。前波畫廊主持人茅為清說:“展覽非常成功,展出的作品全部被客戶收藏。這個群體包括有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年輕買家。”隨著中國當代藝術品價格高升,遲鵬的攝影作品剛登場就達到三千至四千美金的價位,年輕的遲鵬一腳踏進藝術圈的名利場,就博得一個碰頭彩。


  畢業(yè)后的遲鵬繼續(xù)以急行軍的速度前進,僅2006年上半年就參加了在韓國、美國、德國、維也納等國舉辦的近10場藝術展,在西方藝術市場開始嶄露頭角。2006年2月,北京空白空間為他舉辦個展《上》,這是遲鵬第一次在國內舉辦個展。展覽的序言中將他歸入“80年代”的范疇:“這是80年代孩子無懼后果的沖動,……這是80年代人的強悍。你有權保留你對之的愛憎取舍及判斷,但他們仍會存在。”2006年8月,上海朱屺瞻美術館也將向遲鵬打開大門。


  對于外界賦予他火箭般竄紅的機遇,他說:“這是時代造就的一個機會,正好讓我碰上而已。我出生在80年代,我的生活經歷和時代背景與以前的藝術家都有不同。我所表達的是獨生子女的心態(tài),有自戀、有好奇等等。”離開校園后,遲鵬很快適應了職業(yè)藝術家的身份,忙著參加國內外的展覽。他說:“我剛剛開始創(chuàng)作,接下來我想做的扎實一些,會嘗試雕塑和影像等方式。”


  很難說遲鵬是一枚擠在布袋中的尖錐還是一棵被中外策展人過度關注的小苗,但是在搜尋“新人”的行動中,遲鵬無疑是脫穎而出的“80年代”生力軍。

 

【編輯:海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