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的原型
展覽從美術館二層開始,電梯門打開整個展廳便是極具安藤設計特色風格的灰色格調(diào),觀者便會沉浸在建筑大師的精神世界之中。20世紀70年代之間,安藤忠雄一直堅持在建筑活動的第一線。他的作品遍布全球,因其空間品質(zhì)之高,且與場所尤為契合而廣受贊譽。其最大特點就是安藤忠雄一以貫之的設計思想。從早期住宅作品提煉而來的光、幾何學等根源性主題,到暗含日本傳統(tǒng)空間概念"間"的城市建筑手法,再到呼應場地文脈建立的關系、匠心獨運的地域主義建筑。 展覽的第一個部分里收集了安藤忠雄從1969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職業(yè)生涯前半段的作品。第一件作品《住吉的長屋》是安藤忠雄建造的第一座房子,是他最好的設計之一,也是他建筑哲學的奠基之作。這件作品獲得了日本建筑學院年度獎,從此他的設計也開始嶄露頭角。這是一座位于大阪平民區(qū)的三棟長物,共享一個結(jié)構體系,安藤將中間的一棟改造成了帶有天井的建筑,在土地和建筑面積極為狹小的條件下,安藤經(jīng)過深思熟慮,最終在建筑物的中央建造了中央庭院,為都市生活中的人們提供一個喘息之處。這件作品也是安藤建筑的原點。 眾所周知安藤忠雄并不是建筑學出身,年輕時的安藤忠雄當過火車司機,17歲進入拳壇成了職業(yè)拳擊手。 在迷惘的年紀因為一本柯布西耶的作品集愛上了建筑,因為作品集里的一句話:"年輕時代的旅行具有深遠的意義"。他拿著打拳打來的獎金游遍世界看建筑,在展廳的一面墻上展示著安藤在旅行中所見所聞的手稿。 對于選擇了通過自學踏上建筑這條道路的安藤忠雄來說,能夠親身造訪各地的建筑和街道,使自己獲得實地體驗的"旅行"才是真正的"學校"。特別是開始設計活動之前,安藤曾經(jīng)去過許多國家游學,這對他的建筑觀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旅行"途中,安藤忠雄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我們從他留下的手稿中可以窺探到一些端倪。 本次展覽有幾大亮點,而二層展廳中也有一大亮點,展廳中央的一塊區(qū)域還原了安藤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光之教堂》。這是位于大阪府茨木市郊外居民區(qū)的一座教堂的禮拜堂,在規(guī)模小,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奉獻出一座造型極簡取充滿了罕見豐盈的空間感的禮拜堂。城市的挑戰(zhàn)
展覽的第二部分展示了安藤忠雄用眾多前衛(wèi)的作品給建筑界帶來了沖擊。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參與的項目規(guī)模漸起,也更為多元、公共性。此部分圍繞安藤忠雄在中國各個城市開展的項目,來介紹其向其他城市挑戰(zhàn)的成就。 上海保利大劇院是安藤2009-2014在中國的建筑作品,是一座包括歌劇院在內(nèi)的綜合文化設施。在設計時并非是將選址、功能配置以及被期許的地標性單純地采用象征主義手法相疊加,而是通過實心與空心,立方體與圓筒體的相互交錯,創(chuàng)造出千變?nèi)f化的含蓄空間。 上海浦東新區(qū)的震旦博物館也是安藤參與改造的作品之一,這棟低層建筑當初的設計理念是閃著清幽光澤的"寶石箱"博物館的入口鋪著橢圓形的玻璃地面,象征一片水池,與對岸的沿河風格交相呼應。 位于廣東省佛山市的世界級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委托安藤忠雄進行和美術館的設計,安藤基于業(yè)主提出的"藝術文化的和諧"之主題,以象征地域嶺南文化的圓形為契機,打造出了獨特的建筑景觀空間,建筑的亮點是位于美術館中央的環(huán)繞整個中庭空間的雙螺旋樓梯。景觀的創(chuàng)造
三樓展廳展出的是展覽的第三、四部分,第三部分的主題是"景觀的創(chuàng)造"。此處所言景觀或風景并非淺顯意義上的景觀設計,而是一個涵蓋多重價值的概念,還包括場所留存下來的共同體記憶。安藤在謹慎揣摩景觀內(nèi)含后,利用獨創(chuàng)的建筑手法凸顯出其特性,并賦予場所新的價值。這一建筑手法最為廣泛的實踐,就是長達30年的直島系列項目。直島系列項目是象征安藤忠雄建筑思想--創(chuàng)造超過建筑框架的場所的一組作品。在1987年至今完成的7個項目中,安藤忠雄始終追求埋藏于地形中的建筑幾何學,尤其是打破內(nèi)外界限、富于起伏變化的藝術空間印象。值得一提的是,這組宏偉的項目也可以說是在沒有總體規(guī)劃的情況下根據(jù)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并依照特定步驟,如同生物生息繁衍一般推進的。 人類與藝術、場所的自然與風土之間持續(xù)對話的積累,就是將這座名不見經(jīng)傳的笑到被培育為世界藝術圣地的原動力。2021年,在直島上另兩個由安藤設計的項目仍在進行中。他對人、建筑與自然和諧共融的追求為建筑注入特有的精神靈性,通過建筑傳達的精神理念改變了傳統(tǒng)人們對建筑結(jié)構、色彩、形式等技術層面的關注,將對建筑的理解提升到對人生價值和自由探求的精神層面,激發(fā)人們以哲學角度反思建筑的本質(zhì)與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