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王璜生:出發(fā)與回歸,致意珠江與廣州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作者:孫曉楓 2022-01-25

"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2022"巡回展經(jīng)過桂林站、昆明站、貴陽站,最后一站,終于回到了廣州。這是一個約定,也是對歷經(jīng)兩年多的巡回展的回望。

展覽生成于回憶,必然具備了濃厚的情感底色。展覽是從構思一本書開始的,最后一站選擇在廣州圖書館展出,從文本回到文本的內(nèi)在契合,巡展活動回到了文本的棲居之所--圖書館,回到了初心,尤其顯得意味深長。

開幕現(xiàn)場圖

2020年以來的疫情對于中國社會以及世界格局的影響尤為深遠,落實在每個人身上并展開故事。王璜生借助疫情期間的禁足,重新在個人的記憶與資料中發(fā)現(xiàn)行動的意義--上世紀八十年代,充滿理想主義激情、思想解放的年代,青年一代開始尋找自我以及可以追隨的理想并采取了相應的行動,王璜生和李毅的騎行,正是在這種青年思潮激勵下做出的選擇,這是一種無畏,也是一種意志力支撐下的激情,也可以看做是面對歷史與文化的狂歡,此中的意味王璜生體會得尤為深刻。三十多年的時間,一次次論證了王璜生身上那股強烈的行者氣質(zhì),無論是對于中國美術館學的建構還是他個人的藝術,王璜生永遠沒有停下腳步,他了解他的命運。

藝術家王璜生導覽

策展人胡斌導覽

策展人孫曉楓導覽

李毅導覽

《源頭·活水》展覽現(xiàn)場圖

《源頭·活水》展覽現(xiàn)場圖

騎走紀錄片

騎走紀錄片

如果說1984年的溯源是一個人的青春對于珠江的想象,那么今天對個人史的回溯則是文化情懷與擔當?shù)幕仨懀纬闪艘环N由年華、理想、情懷、踐行力、地點等元素聚合的愿景。1984年的珠江溯源行動的意義被放大,三十多年的沉淀是一個把行動文本化的過程,拓展了闡述溯源行動的文化維度,深化了王璜生文化實踐的意義。

江岸  紙基銀鹽 27.5x18.2cm 1984年拍攝  2020年沖印

江岸 ?紙基銀鹽 27.5x18.2cm 1984年拍攝 ?2020年沖印

山里清晨 紙基銀鹽 27.5x18.2cm 1984年拍攝 ?2020年沖印

水村龍舟賽 紙基銀鹽 18.2x27.5cm 1984年拍攝 ?2020年沖印

珠江是一個在歷史時空中不斷"改道"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變,是一個被不斷塑造,被發(fā)現(xiàn)與注解的概念。近代以降,"珠江"更是成為了一個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充滿實驗精神與革創(chuàng)力的名稱,珠江的源頭和流域上的文化,共同塑造了珠江的歷史、思想和性格,每個地域都為珠江注入了文化特質(zhì)與活力,從而使珠江文化更為淵博深厚,溯源的個人意義體現(xiàn)在對一種兼容、飽滿、開拓的人格塑造。

彩色的雨深圳 紙本水墨設色 ?46x35cm 1984

珠三角農(nóng)家 紙本水墨設色 ?35x46cm 1984.

西江月 紙本水墨 ?46x35cm 1984.

展覽和這本書貢獻了一個典型的個案,揭示了在珠江文化與個人史寫作的辯證與可能。廣州對于王璜生來說,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在廣州工作的近二十年時間里,正是廣州以改革開放實驗田的身份不斷深化并真正發(fā)揮作用的二十年,城市化的大發(fā)展,開放的思想與開明的社會為王璜生開拓美術館事業(yè)提供了機遇與條件,從近乎零的開始探索中國美術館建制的本土化道路,為中國的美術館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并貢獻了諸多富有意義的開拓性工作,從某個意義上說,廣州成就了王璜生,也成就了此次文本和展覽的生成。廣州是王璜生的福地,而這個展覽可以看做是一次充滿感謝的致意。

3.《遠方與河》系列-膠片攝影繪制-112×498cm-2021年

《遠方與河》系列-膠片攝影繪制-112×498cm-2021年

《珠江源植物圖志》

20ZJY0901 ?水墨拓印 ?34x45cm 2020年

新作品:源頭·活水(草圖)

新作品:遠方與路(草圖)

騎走 ?紙本水墨拓印 ?1460x730cm ?2021

珠江三角洲是珠江的出海口,南海波涌,百舸爭流,其中更為深刻的意象是吐納和包容,是出發(fā)與回歸。溯源行為是一種歷史建構的方式,同時充滿著對未來期許的深情。

作者:孫曉楓,藝術家、策展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