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花園雕塑”:捕捉流動的現(xiàn)實

來源:澎湃新聞 2021-06-11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雕塑花園近日舉辦美國藝術家埃爾斯沃斯·凱利(Ellsworth Kelly ,1923—2015)個展,展出藝術家從上世紀60年代到去世前創(chuàng)作的九件雕塑作品。這批作品是首次在荷蘭展出。凱利擅長使用明亮的色彩創(chuàng)作抽象繪畫,并模糊繪畫與雕塑的界限。他曾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捕捉流動的現(xiàn)實,“永遠地存在于當下”。
埃爾斯沃斯·凱利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雕塑花園為不少著名藝術家舉辦過展覽,其中包括亨利·摩爾(Henry Moore)、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 )、胡安·米羅(Joan Miró)與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等。此次的展覽囊括了埃爾斯沃斯·凱利從上世紀60年代到2015年去世之前的九件雕塑作品。凱利從“所見之物”中尋找靈感。他從觀察中提取事物的本質,將它們變成簡單鮮明的平面和形式。例如創(chuàng)作于1973年的雕塑《曲線I》(Curve I)就是從一只紙杯中汲取的靈感。
《白環(huán)》(White Ring),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1963年,凱利制作了《白環(huán)》(White Ring)。這是一個謙虛的形象,看起來像一個甜甜圈?!栋篆h(huán)》的形狀是有機的,內環(huán)與外環(huán)的輪廓有微妙的不同。這并不奇怪,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凱利就成了狂熱的花卉和植物“繪圖員”。白色的環(huán)可能是樹皮上的結節(jié),也可能是從上面看到的花萼。 凱利曾說,當你不用大腦思考,只有雙眼去觀察時,你所看到的世界最終都會變成抽象的。但是,盡管看起來很抽象,凱利的作品始終與現(xiàn)實世界保持聯(lián)系。例如,在《無題》(1987)的曲線中,人們能夠識別出藝術家在20世紀70年代搬到紐約州北部的村莊斯潘塞敦(Spencertown)周圍起伏的丘陵景觀。
《無題》(1987),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凱利幾乎不在繪畫和雕塑之間劃分界限,形式是他的首要考慮。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繪畫的形式就是內容?!倍牡袼茏髌穭t憑借形式、色彩和材質而擁有清晰鮮明的輪廓,并與周遭環(huán)境形成對比。如果說他所使用的色彩豐富,對比度強烈,那么那些青銅、耐候鋼和木制雕塑同樣構成了簡潔明了的視覺聲明。 埃爾斯沃斯·凱利被認為是戰(zhàn)后最重要的抽象藝術家之一,以彩色幾何抽象繪畫聞名。二戰(zhàn)期間,凱利曾加入“影子部隊”(Ghost Army),這支部隊中的士兵負責利用木頭、粗麻布等材料進行視覺偽裝,使軍隊的力量看起來高于實際。這段經歷給予了凱利對于色彩、結構、圖形的敏銳感知力,并為日后接受深入的藝術教育打下了基礎。
埃爾斯沃斯·凱利與作品《黃藍》
《黃藍》,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退伍后,凱利先后在波士頓和巴黎學習藝術。他在巴黎生活了六年,巴黎的多元藝術氛圍給了他接觸各種藝術風格的機會,包括中世紀藝術、立體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甚至是中國的篆刻藝術……他將馬蒂斯和畢加索視作楷模,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脫離了之前所學的藝術框架。在巴黎生活期間,凱利擺放了抽象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工作室,后者對于自然形狀的簡化一直是凱利追求理想形式的典范。他還結識了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讓·阿爾普,學習他從偶然發(fā)現(xiàn)的元素中找到靈感,并與雕塑家亞歷山大·考爾德成為好友。
《藍綠紅》(1963)
凱利早期的繪畫作品從人行道格柵或是建筑管道中獲取形式。一幅由黑白方塊組成的格子圖則是從塞納河上的光線變換中得到啟發(fā)。“我意識到,我不想創(chuàng)作圖畫,”凱利曾這樣說道,“我想要尋找它們。我認為,我的目標是選擇世界上已經存在的事物并加以呈現(xiàn)。對我而言,對于感知的研究是最重要的?!辈贿^,凱利對于現(xiàn)成元素的應用并不只是任由眼睛去張望。這種張望最終讓他創(chuàng)作出由隨機排列與色彩組合構成的純粹抽象繪畫,這對他自己而言也是一項革新之舉。 凱利的藝術是獨創(chuàng)的。在巴黎的六年使他遠離了當時美國抽象表現(xiàn)運動的影響。1954年,意識到自己的抽象繪畫或許會在家鄉(xiāng)獲得一席之地,凱利返回了紐約,住進曼哈頓下城南街海港的一座19世紀閣樓里。海港的遼闊天色和鋪著十塊的街道緩和了他從巴黎“舊世界”到紐約“新世界”所感受到的文化沖擊。正如他從巴黎的教堂等建筑中汲取繪畫的形式一樣,布魯克林大橋的拱形也出現(xiàn)在他的繪畫里。
《橙藍》(1957)
回到紐約不久后,凱利便已在藝術圈小有名氣。與此同時,他實驗性地將多種媒介結合,并且用兩塊或是多塊畫布來構成作品,形成繪畫與雕塑的混合物。凱利是戰(zhàn)后最早創(chuàng)作異形畫布的藝術家之一。他強調作品的“物體”屬性,從而使其接近于無支撐物的雕塑。簡潔、平鋪的色彩、大膽的尺度以及充滿靈活與有機性的幾何形式,使凱利脫穎而出。1957年起,凱利的作品開始被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等著名機構所收藏,并于1973年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舉行首個回顧展。
《綠》(1964—65)
時至今日,凱利的作品仍然受到世界各地觀眾的歡迎。而此次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展出的雕塑作品是首次在荷蘭亮相。比起藝術作品的永恒性,凱利希望他的作品“永遠存在于當下”。 埃爾斯沃斯·凱利展覽將持續(xù)至2021年10月24日。 (本文編譯自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官網相關信息與《紐約時報》報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