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余極:攝影術語翻譯中的“七宗罪”

來源:作者博客 作者:王詩戈 2011-03-05

余極

 

內(nèi)地的攝影術語翻譯,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就我所見,總體狀況令人憂慮。

 

我和朋友合作翻譯完成一部有關數(shù)碼單反相機攝影的書。作者是英國人,書是一部全程指南,從選擇相機到電腦修片都講到了。譯書的過程中翻看了一些資料,進行了大量的網(wǎng)上瀏覽,越發(fā)感到攝影術語的翻譯問題值得說上兩句,因為就我掌握的情況來看,目前這個領域總體上比較混亂。

 

我這樣說有些人可能會出來反對。我先把一些我能想到的意見列出來,意見后面是我的自我辯護。

 

“翻譯嘛,找到對應詞不就得了,有什么難的?”—— 好,我舉個例子,photographer(并不算“術語”,但出現(xiàn)頻率極高)的對應詞是什么?最差的翻譯方法是“攝影家”或“攝影師”,因為這樣一來便等于把大部分讀者擋在門外。(driver一定是司機嗎?誰開車誰就是driver!)“攝影者”顯得生硬,譯成“拍攝者”有時也不妥,比如“拍攝者常常使用Photoshop軟件來進行圖片處理”這句話,又不是在拍照片,何來“拍攝者”?其實,photographer的所謂對應詞要視具體語境而定。一般情況下不妨譯成含義較寬泛的“攝影人”,涉及具體拍攝活動時可譯成“拍攝者”,指稱一種職業(yè)時可譯成“攝影師”,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由此可見“找到對應詞”決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那么含義單一的術語應該容易找到對應詞吧。”—— 這話有一定道理,但說著容易做著難。就說burnout這個詞,有的書上譯成“溢出”,但如果它和clipping(通譯為“溢出”)同時出現(xiàn)呢?公認的規(guī)范譯法難以找到,沒有這樣的一部詞典或工具書,大家都是各說各的,更何況對這個詞說的人也少。我考慮可以參考burnout的基本意義,將其譯為加引號的“燒毀”,用來特指直方圖高光端溢出,或者直接意譯為“高光溢出”。

 

“有些術語可能翻譯得不夠準確,但總體來講問題不會像你說的那么嚴重。”—— 問題有多嚴重,只要看看有多少人在翻譯tripod(三腳架)時將其寫成“三角架”就知道了。有人說寫成“三角架”也有它的道理,那么照這個邏輯,“獨角架”又該作何解釋?

 

“有些詞的譯法不止一種,譯成哪個都行,大家都能接受。”—— 這話不假,但須有個前提,那就是翻譯時必須參照具體情況,并不是任何情況下“哪個都行”。resolution可譯成“解像力”,也可譯成“分辨率”,telephoto lense可譯成“長焦鏡頭”,也可譯成“望遠鏡頭”或“遠攝鏡頭”,采用哪種譯法,要看詞語的具體使用場合以及一般的使用習慣,比如在談到電腦顯示器時就只能用“分辨率”而不能用“解像力”。

下面我把攝影術語的誤譯情況分成幾類,分別用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一、相關專業(yè)知識欠缺造成的誤譯

 

加在閃光燈燈頭上的filter:有人一見到filter,統(tǒng)統(tǒng)翻譯成“濾光鏡”,殊不知閃光燈上如何能擰上濾光鏡?此處要譯成“濾光片”才好。順便說一句,在Photoshop的語境中,filter一般要譯為“濾鏡”。

 

有時要用到twin-exposure method,然后在電腦上將拍得的兩幅圖像拼合到一起:這可不是什么“雙重曝光”(double exposure)!不妨譯為“兩次曝光法”,以示區(qū)別。而在類似情況下出現(xiàn)的multiple exposure可譯為“多次曝光”,以區(qū)別于“多重曝光”。

 

在陽光下數(shù)碼相機LCD屏的visibility要受到影響:visibility在這里不能譯成“能見度”。“能見度”有它特定的含義,此處不妨說成“可視性”。

二、由于英語詞匯的多義性造成的誤譯

 

不過取景器框取subject:subject有“主體”之意,所以有人一律據(jù)此翻譯。其實在好多時候subject指的是“拍攝對象”,而并不一定是“主體”。

 

standard lense:一定是“標準鏡頭”嗎?這個短語有時以復數(shù)形式出現(xiàn)(如有些135相機使用standard Nikon lenses),難道35毫米尼康相機的標準鏡頭還有多款嗎?其實此處standard意為“通用的”。

 

close-up photography:在日常情況下close-up意為“特寫照片”、“特寫鏡頭”,但在攝影專業(yè)書籍中二者并不完全對等,漢語中“特寫”一詞的聯(lián)想意義是“主體較大”,而close-up的含義要更寬泛一些?!禝CP攝影百科全書》將close-up photography譯為“近距攝影”,而不是“特寫攝影”。

 

fashion photography:一般譯為“時裝攝影”,而不是“時尚攝影”。

三、對英語詞匯理解得不深造成的誤譯

 

相機設置中的cloudy選項:相當多的情況下這個詞被譯為“陰天”(包括在不少相機說明書中)。那么a bright cloudy sky又該如何解釋?又晴又陰嗎?其實cloudy就是指“多云”,并不一定多云到“陰天”的程度。我這里說的“陰天”是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指天色昏暗),在氣象學上“陰”確有它的特定含義(針對云量而言,參見《辭海》),但不要忘記攝影人當中絕大多數(shù)都不是氣象專家,我們理解的“陰天”就是生活中一般意義上的理解。綜上考慮,cloudy翻譯成“多云”似乎更好,“陰天”有誤導之嫌。

 

四、由于譯名不合習慣造成的誤譯

 

thumbnail image:“縮略圖”,而不是“拇指圖”。

 

noise:譯名五花八門,“噪聲”、“噪音”、“雜色”、“干擾”……其實就是“噪點”。

五、譯名可能與其它攝影術語產(chǎn)生混淆造成的誤譯

 

full-frame sensor:不少人將其譯成“全畫幅傳感器”。由于“大畫幅相機”(large format camera)、“中畫幅相機”(medium format camera)這樣的說法已經(jīng)固定下來,因此“全畫幅傳感器”的譯法便顯得有些不妥。考慮到frame這個概念本是脫胎于膠片攝影,可將其譯為“全幀傳感器”。

 

mirror:好多人稱它為“反光板”,但拍攝人像時也有一種“反光板”(reflector),都叫“反光板”,未必合適。前者譯成“反光鏡”較好。有人會說這兩個詞的使用場合根本不一樣,不會造成混淆;問題在于,在同一領域中用同一個譯名指稱不同的對象,并不是什么值得鼓勵的事情。

 

六、譯名“故弄玄虛”造成的誤譯

 

focal length conversion factor:“焦距轉(zhuǎn)換因數(shù)”、“焦距轉(zhuǎn)換因子”都不如“焦距轉(zhuǎn)換系數(shù)”來得清楚明了。嚴格說來這不算誤譯,但卻拉大了攝影和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罪過實在不小。

七、由于譯者的疏忽造成的誤譯

 

camera cap:一不留神就譯成“鏡頭蓋”(lense cap,注意有時候也指“鏡頭后蓋”),其實是機身上的“卡口蓋”。

 

bit和byte:前者是“比特”(有時要根據(jù)習慣譯成“位”),后者是“字節(jié)”,不能搞混。類似這樣的錯誤基本與譯者水平無關,誰得好聽些屬于“疏忽”,不客氣地講就是責任心問題。

 

以上便是我說的攝影術語翻譯中的“七宗罪”。

 說到這里,耳邊又隱隱聽到另外一種反對的聲音:某個術語能否普及開來,是一個社會選擇的過程,就算它不夠準確,但大伙兒都那么用,就自有它的道理,不是靠哪個人能規(guī)范的。我承認社會選擇的力量,這方面的例子不少,遠有發(fā)明世界語并欲將其推向全球的柴門霍夫,近有大力主張用“光孔”取代“光圈”、用“光門”取代“快門”的謝漢俊先生,社會經(jīng)過時間積累對語言的自然選擇壓倒了他們一廂情愿式的努力。然而,問題還有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國家對本國語言的規(guī)范,包括對各學科各領域相關術語的規(guī)范,這是任何一個文明社會制定語言政策時的應有之義。攝影術語的規(guī)范當然不是靠我個人能夠完成的,也不應該這樣。國家權威機構(gòu)應該盡早組織人力,注重語料庫的建設,廣泛聽取意見,編出一部令人信服的《英漢攝影術語詞典》。這是我的期望和呼吁。

 

目前國內(nèi)公認最好的英漢詞典是陸谷孫先生主編的《英漢大詞典》,收詞豐富,帶有百科全書的性質(zhì),但從本質(zhì)上講它畢竟只是供一般英語學習者使用的雙語詞典,在專業(yè)詞匯的收入量和譯法的準確性方面難免要打折扣,從我抽看的一些攝影術語的詞條來看,這個問題確實存在。如將photojournalism譯為“攝影新聞(工作),攝影圖片報道”,將photo essay譯為“攝影小品;圖文并茂的作品”。一部專業(yè)性強的雙語詞典實在是非常必要!尤其在今天,數(shù)字技術發(fā)展迅猛,體現(xiàn)在攝影領域的英語新詞層出不窮,大量詞匯被不斷賦予新義,能否編撰出這樣一部詞典,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某一學科領域?qū)W科建構(gòu)的成熟程度。

 

攝影界不是沒有做過努力,早在1992年就由中國攝影出版社翻譯出版了《ICP攝影百科全書》,譯者都是國內(nèi)一時之選,從選題到定稿前后歷時五年,直到今天仍然堪稱在大陸出版的最權威的攝影百科全書。它的價值有目共睹,不過由于出版較早,一些詞條的譯名顯得陳舊,不合目前的使用習慣,還有些詞條在譯法上仍有進一步推敲的必要(這也是現(xiàn)存不多的幾種小型攝影工具書普遍存在的問題)。我曾經(jīng)隨手記下過一些“問題詞條”,下面是我按照英文字母順序開出的“清單”(依據(jù)1995年第2版)。

 

Atget(阿特蓋特):也有人稱呼這位法國攝影師為“阿杰特”,兩種譯法中最后這個“特”音都屬于“無中生有”。按照英語的發(fā)音規(guī)則去翻譯法語人名是業(yè)內(nèi)的普遍問題,該書中將Eugène Atget譯成“尤金-阿特蓋特”就是一個例子,規(guī)范的譯法是“歐仁-阿特熱”。

bracketing(等級曝光):現(xiàn)通譯為“包圍曝光”。

 

digital images(數(shù)字式影像):現(xiàn)通譯為“數(shù)碼影像”或“數(shù)字影像”。

 

Doisneau(杜瓦斯諾):根據(jù)法語人名翻譯規(guī)則并參照目前使用習慣,譯為“杜瓦諾”較好。

 

exposure meters(曝光表):譯成“測光表”似乎更為常見。

 

flare(翳光):現(xiàn)通譯為“眩光”(好多書中寫成“炫光”,并不準確)。

 

flash fill(閃光補助):現(xiàn)通譯為“閃光輔助”。

 

focusing(調(diào)焦):現(xiàn)通譯為“對焦”。

glamour photography(魅態(tài)照片):因為是攝影的一種門類,故應譯為“魅態(tài)攝影”或“魅力攝影”。

 

gray scale(灰色級譜):現(xiàn)通譯為“灰度等級”。

 

Kelvin(開耳文):物理學中一般寫作“開爾文”。

 

natural-light photography(天然光攝影):譯成“自然光攝影”更符合習慣。

 

nature photography(大自然攝影):譯為“自然攝影”即可。

 

Polaroid photography(波拉洛伊德攝影):現(xiàn)通譯為“寶麗來攝影”。

 

professional photography(專業(yè)攝影):因為“專業(yè)”這個詞常和“精通”聯(lián)系起來,所以這個譯名似乎在提醒我們,只有吃攝影這碗飯的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業(yè)余愛好者拍出的東西是上不了臺面的(在這個詞條下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竟然都翻譯成了“專業(yè)攝影家”!)這是攝影界中某些人士長時間以來形成的心理優(yōu)越感,其實不過是自己在自己頭頂上吹出的光環(huán)罷了。讓我們恢復這兩個詞的“本來面目” —— “職業(yè)攝影”、“職業(yè)攝影師”。

 

Rolleiflex(羅萊弗萊克斯照相機):這么長的相機名稱,實在不是好的譯法,可譯為“祿萊福萊相機”。

self-timer(自拍機):因為通常置于相機內(nèi)部,所以譯成“自拍器”似乎更好。

 

social landscape(社會風俗畫):譯名令人費解??紤]到 landscape photography是“風景攝影”,因此可改譯為“社會風景”(與“自然風景”相對)。

 

teaching photography(教學攝影):應譯為“攝影教學”。

 

vignetting(漸暈):也有的書上譯成“暈影”,現(xiàn)通譯為“暗角”。

 

war photography(戰(zhàn)地攝影):譯為“戰(zhàn)爭攝影”更加準確。

 

zoom lense(變焦距鏡頭):現(xiàn)通譯為“變焦鏡頭”。

 

如果哪位愿意,可以把這份“清單”進一步豐富下去,這本百科全書里存在的問題一定不止這些。所以你看,在進行攝影翻譯時譯者難免會感到無所依傍。網(wǎng)上搜索固然能提供方便,但以訛傳訛的濫觴往往正是網(wǎng)絡。對初學攝影的人來說,困惑也是常事,譯名不規(guī)范、不統(tǒng)一為他們設置了不小的障礙。

 

 


【編輯:馮漫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