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中
上圖外景
在5月1日上海世博會倒計時一周年即將來臨之際,上海圖書館為此舉辦了一個特別的展覽——“歷屆世博會獎牌及世博會中國留影”展。身為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演繹顧問,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從歷史上的世博會與藝術的關系,談到了他對對一年后將揭開帷幕的上海世博會的期待與展望。
早期世博會強調藝術
他指出,世博會在創(chuàng)立之初特別強調工業(yè)與藝術的結合。1851年倫敦世博會分類體系確立4大板塊:原材料、機器、制造和藝術,把藝術提到了相當?shù)母叨取?855年巴黎世博會、1862年倫敦世博會在正式名稱中都還有“藝術”二字。如1862年倫敦世博會官方標題就是“倫敦國際工業(yè)與藝術博覽會”。這屆倫敦世博會還特別展示了近百年來創(chuàng)作的約5,500件藝術作品。1867年巴黎世博會展示了從石器時代到1800年的人類進化史,并把藝術放在分類體系中的第一大類。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有了專門的藝術館。1876年費城世博會也設立了五個主題館之一的藝術館。被稱為“白色城市”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更像是裝飾藝術的全面展示會,不僅有藝術館,而且園區(qū)建筑也更為藝術化。
他認為,早期世博會這樣強調藝術,是因為工業(yè)化打破了手工藝時代產品的技術與藝術因素的完美融合。世博會的主辦方把藝術提高到這樣一個高度,就是想證明工業(yè)與藝術不是互相排斥的。因此形成了一種價值標準:看一個國家是發(fā)達的還是不發(fā)達的,主要是看藝術和制造業(yè)的卓越程度,兩者相輔相成,一方卓越必然會影響另一方。
技術進步改變了藝術
他還以攝影藝術在早期世博會被逐漸承認的過程,指出了藝術形式與生態(tài)在工業(yè)化時代發(fā)生的巨變。他指出,攝影,一開始被看作是機器復制的東西,所以認為這不是藝術。1851年首屆世博會已經有攝影作品參展。1862年倫敦世博會,英國攝影家協(xié)會提出攝影作品是否可以參加世博會,引發(fā)了一場爭論,報刊發(fā)表了200多篇文章,結果妥協(xié),放在機器類下面而不是作為藝術參展。直到舊金山世博會還是如此,把攝影看作機器復制藝術。
對此,著名的本雅明提出,應將“攝影作為藝術”的思考方式轉換為“藝術作為攝影”的思考方式。他認為,攝影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人類從事藝術生產、傳播的途徑。而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更是如此,大量的復制,數(shù)字化的復制,帶來廣泛的傳播,藝術從寶塔尖上走向民間、世俗,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文化生存狀態(tài),改變了人類的文化感知、文化體驗和文化想象的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類文化價值的向度。傳統(tǒng)藝術的韻味(AURA)、藝術的神秘性,那種唯一性被打破了。伴隨著這個過程的,是世博會與藝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雖然在世博會上很少再有過去那種單純的藝術館,但是藝術已經全面滲透到世博會的整個體系之中。
世博會的核心價值觀
吳建中指出,世博會的核心價值觀,是進步,創(chuàng)新,交流?;仡櫴啦?60年的歷史,什么是卓越的國家?早期的世博會強調工業(yè)與藝術;以后出現(xiàn)了“教育革命”,教育成為重要的內容;到了20世紀則是科學;到西方出現(xiàn)對科技的悲觀情緒后,出現(xiàn)了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注。至于創(chuàng)新,這是世博會的靈魂與動力。早期世博會通過評獎激勵創(chuàng)新,此后又認識到評獎不利于交流,把重點轉移到展示先進文化與觀念。另外,世博會提供了人與人交流“場所”。即使是在網(wǎng)絡時代,人與人還是需要交流,因此,歷屆世博會都一直在挖掘這一功能,世博園區(qū)就是這樣一個場所。
吳建中強調,世博會不是貿易博覽會、城市博覽會,而是思想、文化的盛會。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會當時有人對科技產生悲觀情緒,以科技為主題,讓大家重新認識“科技”的作用。我們這次“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則是針對目前許多人家對城市化比較悲觀的現(xiàn)狀,對城市化重新認識。我們的世博會要向世界證明,“和諧城市”的理念可以為城市化帶來解決方案。他相信,“和諧城市”是包容的觀念,給中國人一個展示積極地觀念、積極的心態(tài)的機會。他相信,這一切需要藝術的參與,也會給當代藝術全面的啟示。
【編輯: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