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現(xiàn)象表明,中國藝術市場正在新一輪的發(fā)展中受到眾多資本的追逐。諸多的持論者認為:藝術品已經成為與金融(主要是股票與各類基金)、房地產并列的三大投資領域。但中國藝術市場發(fā)展飛速的同時并不成熟的特點,也是世所公認的。所以,對于種種的資金的涌入,各方的認識并不一致。集中于一個問題就是:這些資金是正常投資還是投機行為?
關于投資與投機,《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分別是:投資,泛指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投入資金;投機,利用時機牟取私利。孰是孰非,已經說得非常明白:投資即使不是褒義詞,至少也顯得中性,而投機則明顯是個貶義詞。關于藝術品投資或者投機的種種說法,已有許多。綜合這些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藝術專業(yè)人士(主要包括藝術家、藝術評論者、藝術經紀人)都對藝術市場中的大規(guī)模資本運作行為持激烈的反對態(tài)度,而商業(yè)界、經濟界人士的觀點則相對寬容。
對于上述兩種認識的分歧,其實不難解釋。在當下藝術界“圈子化”特征比較明顯的時代,專業(yè)人士作為“圈子”中的核心人物,掌控著藝術的所謂“話語權”。而在藝術品的交易中,資本的“興風作浪”許多時候超出了他們掌控的范圍,這顯然讓他們感到了對藝術之大不敬。所以這種反對常在學理之外帶有些文化道德審判的意味。他們的觀點往往主張對于藝術品收藏要以“玩”的心態(tài),怡情為目的,不應該以賺錢為首要目的,而是要通過收藏提高知識與品位。并且,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認為藝術品是一種長期投資,反對炒作與包裝。
而對于商界的人士來說,更多關心的是投入資本本身利益在短時間內的最大化,并不涉及藝術及其發(fā)展的種種問題。他們關注將藝術家的作品分門別類地分析,做成類似股票漲跌曲線的某種指數,把這作為投資的依據與參照,而不深入關注作品的藝術價值。甚至主張、鼓勵并實施投機。一本專門論述藝術市場的書,就專設了一節(jié)“藝術品市場中的投機機會”。2005年12月,某報從“投機是某種高超技巧”、“學會把握投機”、“如何進行投機操作”三個方面論述了如何在藝術市場中進行投機。這種情況在近年已出現(xiàn)一些不良后果,暗箱操作、惡意假拍、虛抬價格、盲目跟進等都是其具體的表現(xiàn)。
毫無疑問,圈子化的道德審判是一種惰性力量,類似于人體的免疫機制。其作用在于可以有效地保護事物的穩(wěn)定、平衡。而資本流動是一種異常力量,將刺激市場的發(fā)展。近兩年藝術市場拍賣總額雖有升降,但總體來講大幅提升,毋庸諱言,這與大量資本的涌入是分不開的。相對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的不溫不火,近年藝術市場之熱鬧非凡,高價迭出,固然有浮躁之嫌,卻也不失是生氣的象征。并且,這或許更容易實現(xiàn)藝術走向更廣泛的公眾。如果一味地追求以“玩”的心態(tài)搞收藏,那么我們的藝術市場將永遠是少數所謂專業(yè)人士把持的世界。那種“士夫”呼朋喚友雅集,小圈子里的欣賞,在消費社會和市民文化壯大的今天,能說是更好的局面嗎?但如果資本進入盲目或過熱,太多的熱錢進入到藝術市場這樣一個容量不大的領域,勢必造成藝術市場虛火旺盛。一旦熱錢有新的出路,則對發(fā)展階段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將是沉重的打擊,而投機者也將受到應有的懲罰。這樣的實例并不少見。
所以,對于藝術品市場近年涌入的大量資金,針對不同的操作模式、投資周期和投資目標,無論將哪一個簡單地定性為投資抑或是投機,都將陷入“非對即錯”僵硬思維之中,雖然不能說這二者是共生的兩面,但事實上他們沒有嚴格的區(qū)分。只能說資本這個左右藝術市場發(fā)展的根本力量在不同的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特征,但絕不是反動力量。衛(wèi)道與激進,為許多社會現(xiàn)象所共有。二者無所謂好與壞,一個健康的市場恰恰需要這兩方面的力量來有機地調節(jié)。并且,它作用的結果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當藝術市場處于過熱的狀態(tài),需要保守力量來有效地遏止;而當藝術市場出現(xiàn)惰性,投機又是促使其發(fā)展與增其活力的重要策源。
【編輯: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