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品市場如何應對危機 精品價仍然走高

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作者:方翔 2008-12-27

  伴隨著發(fā)軔自美國的金融危機,世界藝術品市場秋風漸起。9月至10月間,全球藝術品拍賣成交量萎縮了20.5\%。此情此景引發(fā)業(yè)界憂慮:中國藝術品市場將在浪潮挾裹下走向何方?

  “市場仍在健康有序地發(fā)展中。經(jīng)濟危機并非一個單純的沖擊,而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自身調整的催化劑。”浙江省藝術品經(jīng)營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陸鏡清日前表示。

  藝術品抗跌性強,精品價仍然走高

  “事實證明,真正質優(yōu)的藏品,價格仍在攀升。”陸鏡清說。

  陸鏡清分析,藝術品是抗跌性較強的投資品類,它的價值是由藝術價值、史料價值、工藝智慧等綜合因素決定的,其不可再生性和存世稀有性,保證了身價的穩(wěn)定性。一般來說,歷史、文化因素在價格構成中占的比重越大,它的價格受外在影響就越小。近年來,文物藝術品價格變動受國際資本影響較小,其價格攀升是內在價值逐漸顯露的結果,而不是國際游資集中操盤、短期炒作的結果。

  “災難往往會喚醒更高層面的精神追求,有助于文化的繁榮與傳播。”陸鏡清說,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在發(fā)展的十多年間,經(jīng)歷了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等多次波折,每次都會帶來新氣象。例如2003年非典過后,隨著對生命感悟的提升,人們的精神需求更為強烈,藝術品市場非但沒有衰落,反而孕育著2004年的迅猛攀升,在不久之后達到了改革開放至今的最高點。

  陸鏡清介紹,對于賣方市場來說,這次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經(jīng)濟壓力,一定會迫使原先的部分藏家出售藏品。加之經(jīng)濟低谷使部分藏品價格走低,收藏家可以花比平時更少的錢購買藏品,歷史上許多知名收藏家就是趁經(jīng)濟危機來壯大收藏。

  尤為引人關注的是,金融危機可能帶來文物珍品的“海外回流”現(xiàn)象,這對文物交易的深度與廣度是一個極好的促進。在西泠印社即將于2009年1月2日舉行的拍賣中,也有大量海外回流的藏品。

  “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雖受影響,但中國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相對獨立的金融體系,使中國藝術品市場仍具有很強的吸納能力。”陸鏡清說。

  藏家群體撐起市場,退去“虛火”走向整合

  為業(yè)界公認的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經(jīng)過15年發(fā)展,已經(jīng)到了反思、整合的緊要關頭,而此次金融危機,恰恰給了市場一個“洗牌”的契機,可以引導建立一個真正的藏家群體,從而規(guī)范市場。

  “近30年來,中國收藏家隊伍幾經(jīng)更迭,層次不斷提高。但在2003年至2007年這5年間,拍賣公司急速增多,投資者、投機者蜂擁而至。這些機動性很強的力量一方面推動了市場的興旺,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市場‘虛火中燒’。”陸鏡清認為,在金融危機之下,藝術品市場有可能得到整頓和清理,剔除過多的投機成分,哄抬價格的狀況會有所收斂。投機的人退出去,進來的將是真正對藝術有興趣、有認知的人。同時,本土的、帶有民族性的藝術也會借此成長。

  “當藝術品的主要持有者從投資者、投機者轉變?yōu)椴丶胰后w的時候,藝術市場才能體現(xiàn)它精神領域的價值。”陸鏡清充滿信心,“到那時,中國藝術品市場在自身扎實的基礎上,再與國際接軌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編輯:姚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