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wèi):第三屆宋莊藝術節(jié)總策劃,宋莊藝術網(wǎng)總編
記者:99藝術網(wǎng)北京特邀記者 林善文
時間:2007年11月11日
地點:月亮河度假村
記者:能不能談一談宋莊藝術節(jié)做下來了以后,您的感受?
楊衛(wèi):一個是感覺到了藝術時代的到來,以宋莊為例:宋莊也就是短短十多年時間,十多年的發(fā)展,與過去已經(jīng)是天壤之別了。無論是人們對藝術的看法,還是藝術本身的繁榮,這都是不可想象的,在十多年前是根本想象不出來的。宋莊藝術節(jié)從2005年開始辦第一屆,今年也才第三屆,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影響,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來參加宋莊藝術節(jié)的藝術家達到了近2000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展覽,或者是不是參展人數(shù)最多的展覽,總之這么大規(guī)模的一個展覽,全都是靠藝術家的熱情——也就說,今天這么一個時代提供了藝術更加寬松繁榮的環(huán)境。所以,我今年做藝術節(ji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順利的,當?shù)氐恼退囆g家兩方面都非常支持。
記者:有沒有什么遺憾的?
楊衛(wèi):遺憾肯定是有的。任何一個東西都有遺憾,任何一個展覽都是為了后面一個展覽作一個前期的鋪墊。正是因為你做了,所以才能看出一些問題。剛才說了今年有2000多個藝術家參展,而事實上,宋莊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硬件條件,比方說它的接待能力,比方說它的專業(yè)素質(zhì)的人才,還不足以匹配這么大一個活動,所以就是那么幾個人在忙活,如果有相應的一個團隊,那么相對來說就會更順利一些、也會更輕松一些。這是一個遺憾,還有一個就是具體到展館,好一些的展館,具備真正展出當代藝術作品的展館條件還是不夠,包括我們一些策展人的策展理念也并不是很清晰。
這一次比較完整的是王林這個展覽,做的非常用心也非常完整,至少和他的策展理念是相吻合的。還有韓國的當代藝術展,是韓國光州美術館的一個策展人,韓昌潤他們策劃的,也是非常完整。也就是說,在這樣的策劃中,我們要向王林這樣的前輩,向國外的一些人吸取更多的經(jīng)驗。他們的策劃理念,包括如何布置展覽,因地制宜的使用空間等等都非常講究。這是我比較有感觸的地方。
記者:在這么多的展覽里邊,我也注意到了國外的這幾個展覽,比如說俄羅斯的,美國的展覽,雖然都有一個很大的名字,但是從展覽的質(zhì)量和藝術家參展的人數(shù)來說,都有一定的差距,這里邊的操作情況是怎么樣的?
楊衛(wèi):這里邊涉及到個別策展人的問題。我們知道,現(xiàn)在宋莊也是趕著鴨子上架。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現(xiàn)在的硬件設施還不足以組織大規(guī)模的藝術展。還有一個就是資金支持,我們只能盡我們手上現(xiàn)有的資金,它有一個限度,我們只能在這個限度里邊來做事。剛才提到美國的那個展覽,策展人就跟我提到是邀請一流藝術家還是邀請二流三流藝術家,我說這個我不管,我只有這點資金的保證量,你自己去選擇,是在這樣一種前提下來做的。因為我知道如果邀請一流的藝術家,光作品的保證金都不得了,所以我只能說我做不到。這樣的話,在學術上就打了折扣,一開始就打了折扣。我的理念就是,只要你來了就可以,只要有美國的藝術家參加了,還有俄羅斯藝術家、韓國藝術家來了就行。這就表明了宋莊是開放的,可以容納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而不是說宋莊僅僅是屬于宋莊藝術家的。
記者:我想,我問的這些問題別人也在問,也在思考同樣的問題。宋莊藝術節(jié)從第一屆走來,我也了解到,無論是從主題的延續(xù)和規(guī)模來說,這屆與前兩屆相比都有了很大的不同。這點是應該肯定的。你是怎么樣來到宋莊的?
楊衛(wèi):這是歷史的必然,偶然成為必然。圓明園之后,我被迫無奈到了宋莊。我完全是被迫來的。這一點可能與方力鈞他們第一批來的不一樣,他們可能還是有選擇,但我們沒有選擇,完全是驅(qū)趕到這里來的。最早這個地方的藝術家基本都是從圓明園來的,人脈還是圓明園的人脈,所以有著情感的基礎,這是我們能呆下來的原因。但是我對這些東西也有一些看法,因為時間久了,這種情感關系就會形成一種保守的勢力。也就是說這樣一種情感的認同會容易使人拒絕外邊的信息,導致過于圈子化。我雖然身在這個圈子,但對這個圈子卻一直有所警惕。這一點也許跟我的職業(yè)有關,畫家可以無所謂,可以抱團,可以形成圈子,但批評家不行,批評家必須要有獨立的思考,有反思的意識。所以,我對這個圈子既有一種情感的認同,同時也有一種理性的反叛。這兩屆藝術節(jié),實際上都體現(xiàn)了我的一些主張,比如上一屆的主題是“打開宋莊”,就是要打開這個圈子,讓更多的人來參與。這屆“藝術鏈接”也是,是要鏈接外邊更多的藝術門類,把各個地方的藝術拿到宋莊來展示,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其實,我是想促成宋莊更加多元更加繁榮的局面,從本質(zhì)上還是希望宋莊好,希望能夠有更加多元的局面在宋莊出現(xiàn)。
記者:你是怎么坐到策展人的位置上的?
楊衛(wèi):(笑)這個也是很偶然。很多人都知道,我過去是個畫家,甚至是潮流中的畫家。轉到批評可能跟我的性格有關系吧!我是喜歡多想的畫家。再一個就是可能人笨一點(笑)。有的人可以一食二鳥,但是我不行,我只能專注于一個東西。我既然做批評,那么就必須要放棄另一個身份,當然這也是表明一個態(tài)度,表明我要捍衛(wèi)批評,而不是說我在玩票。既然我舍棄了我曾經(jīng)熱愛過的事業(yè),選擇了批評,那么我就必須得捍衛(wèi)批評的價值。我曾經(jīng)在文章里邊也提到有失必有得這個道理。正是因為這種自我肯定,使一些曾經(jīng)懷疑過我的人,包括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他們才開始信任我。因為我有那么好的條件都舍棄了,他們就會對我現(xiàn)在所做的事情有所理解,并積極的配合。再加上我有從圓明園到宋莊的這么一個人脈關系,所以在宋莊還是能夠做一些事情的。而且從圓明園到宋莊沒有一個自身成長起來的批評家,宋莊雖然有老栗,但除了老栗,似乎再沒有別人了。這對藝術發(fā)展很不利,藝術需要活力,需要多元,所以,這也冥冥之中給了我機會。
記者:我們知道,這么多年來,你一直在辛苦的張羅很多事情。比如說做宋莊藝術網(wǎng)、宋莊藝術促進會等,這些都是很具體很瑣碎的事情。你下一步有什么樣的計劃?
楊衛(wèi):怎么說呢,每個人可能都有一個歷史使命。我的理想不是做這些事情,我的理想是有一張桌子,能在上面寫幾本書,這是我最佳的人生狀態(tài)。但是你要贏得這樣平靜的心態(tài)去寫作,或者說你要進入到這樣一個狀態(tài),就需要贏得一個更大的空間。這個空間既有精神空間也有物理空間。也就是說你要實現(xiàn)那樣的平和,就需要在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這兩方面做出很多的事情來。這也是驅(qū)使我去做很多事情的動力。比如說做宋莊藝術節(jié),我很熱心的去做,就是想把宋莊這個地方打造好,這樣才能夠為自身贏得更加平穩(wěn)的空間,也才能真正進入到精神性的思考當中。但很多東西是不可以預測的,人生具有很多的變數(shù)。我剛才說的當然只是我的一個理想,而變化每天都在發(fā)生,前不久我跟范迪安交流過有沒有在宋莊打造一個雙年展品牌的可能,他覺得完全可以,也非常支持。所以,在宋莊,以后的藝術節(jié)變成雙年展完全有可能,這是變數(shù)。當然,這里有我們的一廂情愿,如果真的要辦雙年展還需要有政府與民間大量資金的支持。我正在為此而努力,我也跟宋莊的領導表過一個態(tài)。我說:如果(宋莊)雙年展促成了,我就退出這個游戲。我希望能夠在宋莊建立一種藝術制度,就像今天大家在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上討論到的,中國當代藝術需要有一個開放的、多元的制度,只有這樣,雙年展也好,年會也罷,才能一屆一屆的輪著辦下去,而不是被某一個人霸占了整個資源。我不想那樣去做,因為我是在權力社會深受其害的人,現(xiàn)在輪到我自己要警惕這個東西。當我的這個歷史使命完成了,我可能就去寫書了,或者干別的什么,那才是我的人生理想。
記者:說到底,你這樣的一個心態(tài)是一個批評家的心態(tài),一個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你怎么看待今天的藝術批評現(xiàn)狀?
楊衛(wèi):批評其實是一個社會實踐。就我而言更喜歡寫小說,但是現(xiàn)在沒有時間去寫,只在前兩年寫過一篇。小說是非常個人化的,而批評不是,只要你進入到了批評其實就是進入到了一種對話關系當中。批評不能太個人化,必須要進入到社會的層面來考量,不能夠自言自語,尤其是藝術批評,必須要跟作品,要跟展覽建立關系。至于你把這件作品放于什么樣的歷史結構下來談,那是每個人的方法不同。這也是我對批評界有看法,所以才轉到這個行業(yè)的原因。我現(xiàn)在想的一個任務,就是怎么樣來促成這樣一個批評家的年會,這也是想促成一種健康的批評狀態(tài)。就像今天的年會上有人提到要把學術規(guī)范起來,其實規(guī)范起來不是一個好事情,但是你必須得規(guī)范起來之后,才能夠找到突破口,不然,每個人都自言自語,每個人都自說自話,那么就形成不了一個核心的東西,以至于每個人都離中心價值很遠。
記者:就是批評家之間要形成一種交鋒,交織起來。
楊衛(wèi):對。交織要建立在一個共同對話的基礎上。我是想把這個基礎搭建起來。沒有地基你蓋不起樓。我希望的是建立這個基座。至于這個樓蓋得多高,那是個人能力問題。但是總需要有人去把地基建設好。我是很希望在中國能夠有一個批評的大廈出來的,或者說能夠出現(xiàn)一個學術的大廈。正因為有這樣的一種希望,所以我要把地基打得更深一些。
記者:這個事情籌劃了多久?
楊衛(wèi):沒有多久,半年不到,但是一直在想。去年我在宋莊做了一個“藝術與產(chǎn)業(yè)”論壇。邀請了很多批評家,還有北大一些搞社會學的專家,當然,去年的規(guī)模沒有今年這么大,主要還是集中在北京地區(qū),也沒有形成年會的形式。
記者:這個批評家年會是怎么形成的,你簡單的介紹一些背景?
楊衛(wèi):最早發(fā)起是我和賈方舟,然后加入了殷雙喜、鄒躍進、王林、范迪安、劉驍純五個人,由我們七個人組成了一個組委會。因為剛好我在做宋莊藝術節(jié),有這樣的一個平臺,而且宋莊鎮(zhèn)的胡介報書記,宋莊藝術促進會的洪峰會長,包括北京文化發(fā)展基金會的孟海東秘書長也都非常支持我們,提供了我們?nèi)肆臀锪ι系谋U希砸簿晚樌霓k了起來。我們的想法是從今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讓它變成一個常規(guī)性的年會。北京文化發(fā)展基金會已經(jīng)明確表態(tài)愿意長久支持這個項目,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全國各地許多批評家的支持。所以我想這個年會繼續(xù)辦下去是有可能的,我也很想能夠通過這樣一種年會的討論形式真正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學術建設起到好的作用。這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的愿望。
【編輯:葉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