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李青:燈塔與搖籃

開幕時間:2021-09-12

開展時間:2021-09-12

結束時間:2021-10-27

展覽地點: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北京第一空間&第二空間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B01&D06

策展人:崔燦燦

參展藝術家:李青

主辦單位: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展覽介紹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榮幸地將于2021年9月12日下午4點,在北京雙空間推出,藝術家李青的大型個展“燈塔與搖籃”。展覽由崔燦燦策劃,展出李青的重要系列《窗》《大家來找茬》《互毀而同一的像》《杭州房子》等,以及2021年的最新作品。 “燈塔與搖籃”取自李青作品中的形象,也是文學中烏托邦的象征。展覽以“燈塔與搖籃”作為幾個系列之間的開始與出發(fā),理想和抵達的隱喻,重新看待李青作品從2005年以來從未中斷的故事。 我們在李青的繪畫實踐中已經(jīng)探得多個認知的路徑,它們之間并不矛盾,也不存在固定的邏輯和秩序。與其說這是在建構一個繪畫的認知系統(tǒng),不如說是在解離繪畫本身所具有的諸種智識能量。

——魯明軍《作為繪畫的窗戶:物、認知與藝術史》

李青藝術的意義在于重新打破了形式語言對意義的壟斷,意義的形式可能是語言也可能是藝術,確切地說,存在著意義的不同形式,但不同形式的意義都具有意義之所以成為意義的觀念條件。因此,我們可以說,李青選擇藝術作為其生活的信念,而選擇觀念化的形式作為他哲學的信仰。 ——呂澎《智性繪畫及其觀念·李青的繪畫藝術》 李青試圖在這里將繪畫的概念無限地擴大,將繪畫同任何一種可能的要素結合在一起。他試圖通過這樣的裝置-畫的方式,展開對現(xiàn)實的介入。他在舊的玻璃窗上畫畫,在游戲機上畫畫,他使用經(jīng)典作品,要么對之充滿反諷要么對之充滿敬意地來畫畫。繪畫憑借它的組裝對象而展開,反過來同樣如此,那些材料同樣是在同畫面的組裝中獲得它們各自的意義。 ——汪民安《形式的政治 — 關于李青的繪畫》 從李青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觀念與語言結合的可能,在強烈的觀念性之外,他的繪畫語言顯得格外清新,全無學院式對于細節(jié)的糾纏不休,而細節(jié)宛然在目;他具備了一位杰出藝術家的素質。就目前的狀況而言,他已經(jīng)成為了新一代藝術家的代表人物。

——朱朱《重影》

李青主要作品系列 ○ 窗 (2011-2021) 《窗》系列作品結合了從拆遷地搜集而來的老舊木窗框,基于對中國大型城市快速中產(chǎn)階級化的研究,直接在窗格背面作畫,將兩種現(xiàn)實中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的場景結合在一起以表達經(jīng)濟和身份的迥異,強調真正的事實與矛盾。最近的作品內容多關于城市更新過程中空間、風景和人的關系:資本、財富流動,空間、產(chǎn)權的重新劃分,被廢棄和去除的、被新建的、被保留并重新賦予價值的建筑等更新著城市的景觀。作品呈現(xiàn)出城市更新被不同階級之間的財富、權力所引導的方式,以及此過程在各式各樣的網(wǎng)絡和廣告中的再現(xiàn)方式。作品也回應并繼續(xù)探討了約翰·伯格闡述的財產(chǎn)和藝術、廣告和藝術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舊窗材料提示了一個已經(jīng)消失的空間,其主權已經(jīng)被剝奪,對建筑和城市空間的使用和觀看都是在使用一種權力,窗外虛擬的風景則是一種獲取觀看權力的欲望化表達。 不同于古典藝術和抽象繪畫中的“窗戶”,“鄰窗”中的窗戶既是繪畫的物質載體,也是畫面的題材和形式。……“鄰窗”是將具象(再現(xiàn))與抽象(形式)兩種不同的“窗戶”疊加在一起。在此,不管是作為物,還是作為繪畫,抑或作為藝術史,“窗戶”無疑打開了一個關于當代繪畫本身的認知通道。……實際上,“窗戶”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嘗試,對于李青而言,他更關心的是由此能不能提出問題,進而將自己的實踐引向深入和更加寬廣的空間。所以,它更像是一個研究課題,目前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但可以肯定的是,“鄰窗”并沒有失卻他一貫的經(jīng)驗意識和觀念自覺,也依然保持著對于繪畫基本語言的敏感和熱情,而藝術史的這樣一種“偏鋒式”介入,至少使得他關于繪畫的認知及其繪畫語言本身變得更加立體和結實。(魯明軍《作為繪畫的窗戶:物、認知與藝術史》) ○ 大家來找茬 (2005-2020) 《大家來找茬》系列基于電視上經(jīng)常播放的同名娛樂節(jié)目。這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游戲,常見于一些兒童書籍中,玩法非常簡單:在屏幕上或書中顯示兩個相似的圖片,要求觀眾在短時間內找出所有不同。這一系列受到Rene? Magritte關于圖像和語言之間關系的影響,他在富于游戲感的形式之下對于畫面機智并具反諷意味的處理將觀者帶到關于藝術和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雙重思考之中。由此,李青重啟了觀眾與繪畫之間的互動模式。事實上在這個系列中,觀眾得在圖片間徘徊,并以自身的經(jīng)驗來詮釋找到的不同之處。通過呈現(xiàn)雙聯(lián)畫而非單幅圖畫,李青邀請觀眾進入一個發(fā)現(xiàn)圖像背后的東西的過程。這個過程取決于觀眾的經(jīng)驗和想象力,所以每位觀眾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大家來找茬”應該被視為李青確立其個人風格的系列之作,從二00五年初至今,他一直都在不停地豐富這個系列里的作品,或者,以一個比喻性的說法,一直都在砌造這處小小的迷宮。從更為廣泛的角度說,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都具有迷宮性質,而我們對于一幅畫作的凝視,本身就頗似迷宮漫游;這就像雅克·阿達利(Jacques Attali)在那本薄薄的論迷宮的書中寫到的:“誰制造了迷宮,誰就把有限變成了近乎無限,把時間堆積在有限的空間里”。(朱朱《形象的離間》) ○ 互毀而同一的像 (2006-2019) 在《互毀而同一的像》系列的創(chuàng)作中,李青把行為加入到繪畫中,將兩件尚未干透的畫面進行粘合,然后再分開,據(jù)此而得到兩個新圖像模糊而相似,因此充滿了歧義。這個系列的作品讓觀眾看到了繪畫中兩個形象相互抵毀同時融合的過程,瓦解與重塑伴隨著發(fā)生。圖像之間存在的可能是“沖撞”;在東方文學的語境中,則表現(xiàn)了對偶的關系,強調其中的雙重性、矛盾和悖論。 同“大家來找茬”畫出的是兩張相似的繪畫不一樣,這組繪畫中的兩張畫強調的是畫中人物的關聯(lián)性,也可以說,對應性。兩張畫總是能找到一種恰當?shù)膬热莼蛘呷宋锫?lián)系。這種關聯(lián)性和對應性,正是它們能夠彼此粘貼、彼此攻擊、彼此毀壞的理由,就如同兩張畫是因為過于相似從而導致尋找差異性的原因一樣。它們之所以相互粘貼,正是因為它們的關聯(lián),最初畫面人物的關聯(lián)。因此,這種粘貼、覆蓋,對李青來說,就不僅僅是畫面的粘貼和覆蓋,而且也是兩個人,兩個內容,兩個相關主題的粘貼和覆蓋。(汪民安《形式的政治——關于李青的繪畫》) ○ 杭州房子 (2017-2020) 攝影《杭州房子》系列拍的是杭州近幾年城市更新和擴張中大量拆遷城中村留下的未拆待拆的獨棟民宅,這些建筑(大部分是釘子戶)從原來的社區(qū)建筑群中孤立出來,形成一種特殊而荒誕的形式感,攝影是對這些建筑最后的凝視。同時,這些民宅的圖像也成為一個特殊的資料庫,體現(xiàn)了中國民間在一個經(jīng)濟發(fā)展和消費主義時期對想象中富足生活的美學上的判斷,雜糅而山寨的風格體現(xiàn)了一種在地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實踐,其建筑風格受限于信息渠道而顯現(xiàn)出社區(qū)化和人群化的特點,體現(xiàn)了全球化在中國的知識傳播和信息分享的狀態(tài)。 關于藝術家 李青,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2007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現(xiàn)工作生活于杭州、上海。曾在上海Prada基金會榮宅,坪山美術館,浙江美術館,西班牙馬德里Toma?s y Valiente藝術中心(CEART),首爾阿拉里奧美術館,澳門東方基金會,上海歌德開放空間等機構舉辦過精彩的個展。同時參加過許多著名藝術機構的群展,如上海雙年展,布拉格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特別邀請展,光州雙年展特展,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LACMA),福岡亞洲美術館,巴西圣保羅當代美術館(MAC USP),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首爾市立美術館,印尼國家美術館等。 李青的作品被很多藝術機構及基金會納入收藏,例如意大利Prada基金會,西班牙瓦倫西亞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 (IV AM),美國邁阿密魯貝爾美術館,德意志銀行,挪威Kistefos美術館,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香港K11藝術基金會,巴黎Bredin Prat基金會,上海復星基金會,上海CC基金會,阿拉里奧美術館(首爾/濟州),浙江美術館等。此外,李青曾入選2017年法國Jean-Franc?ois Prat大獎,是該藝術獎項成立至今首位入選的亞洲藝術家。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