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加斯頓
美國藝術家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1913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爾,1980年逝于紐約州伍德斯托克市。作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加斯頓始終將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植根于真實情感和生活體驗。他的藝術傳奇跨越了半個世紀,其繪畫作品——特別是藝術生涯晚期無拘無束、跟隨直覺的創(chuàng)作——對之后幾代的藝術家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加斯頓具開創(chuàng)性的作品橫跨了半個世紀,對當代藝術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在六十年代回歸具象畫之前,一直被尊崇為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先驅(qū)。對于加斯頓來說,繪畫是思想與感受、畫面與創(chuàng)意的邂逅。
2021年12月23日,位于瑞士圣莫里茨的豪瑟沃斯畫廊,舉辦了名為「菲利普·加斯頓:變形」的回顧性展覽,展覽將持續(xù)展出到2022年3月28日。
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在工作室。© 菲利普·加斯頓藝術資產(chǎn)
菲利普·加斯頓肖像。攝影:Dan Budnick,© 菲利普·加斯頓藝術資產(chǎn)
豪瑟沃斯在展覽中呈獻加斯頓兩個不同時期的作品:1952至1964年的抽象作品與1968至1977年的具象作品,展現(xiàn)他個人創(chuàng)作的廣度與深度。展覽包括了19副畫作,揭示出加斯頓對直接經(jīng)驗的投入:作品既有工作室與作畫工具的圖像語言,可也有他與妻子、詩人穆薩·麥基姆(Musa McKim)共同生活的祥和圖景。這些十分私人的作品超越了日常經(jīng)驗,近距離呈現(xiàn)了加斯頓的創(chuàng)作歷程與非凡的藝術自由。
畫廊一樓展出加斯頓的抽象作品,主要創(chuàng)作于他離開純粹抽象、回到具象創(chuàng)作之前的時間點。這個時期,他是紐約學派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領軍人物,似乎已處于事業(yè)的巔峰。就在此時,他的畫風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深色的形狀開始充斥于他的作品,逐漸匯聚而成近乎具象的語言。
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看》(Looking),1964,油彩 畫布,172.7 x 203.8 厘米 _ 68 x 80 1_4 英寸。攝影:Genevieve Hanson, © 菲利普·加斯頓藝術資產(chǎn)
細節(jié)圖: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看》(Looking),1964
《演員們 V》(The Actors V,1962)與《群組 II》(Group II,1964)這兩幅作品里都有占據(jù)了中心地位的濃重黑色形狀,被煙霧狀的姿態(tài)性灰色筆觸靜靜圍繞,色團仿佛微微閃爍著熒光,沖刷掉藝術家過去更為詩意的抽象風格。這些深色的形狀以全新的方式攫取著觀眾的注意力。這組抽象作品還體現(xiàn)出藝術家對自體再現(xiàn)的探尋,這也是加斯頓直到1980年過世、一生的主題?!镀髅蟆罚╒essel,1960)中,姿態(tài)性的手法描繪出肉色的背景,從中得以窺探出一片藍色的海洋,伴隨著生動的朱紅色、森林綠與日光黃——這正是一件內(nèi)容耐人尋味的「器皿」。
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 《無題》,1967,墨水 紙上,每幅45.7 x 61 厘米 _ 18 x 24 英寸。© 菲利普·加斯頓藝術資產(chǎn)
二樓的展覽呈現(xiàn)加斯頓在1968年之后向具象語言的全面轉變。后期的作品通過繪畫變得更加確切有形,多以基本形狀來表達尋常的生活用品,形成一套引人入勝的藝術語言,例如紙上炭筆作品《無題》(Untitled,1968)。此時加斯頓已經(jīng)離開紐約,居于伍德斯托克,在那里與詩人與作家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穆薩·麥基姆。得益于內(nèi)心的充盈,這個時期的作品充滿了呼之欲出的自由意識,與同代的藝術家極為不同。
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巖脊形狀》(Forms on Rock Ledge),1979 ,油彩 畫布,152.4 x 182.9 厘米 _ 60 x 72 英寸。攝影:Genevieve Hanson, © 菲利普·加斯頓藝術資產(chǎn)
細節(jié)圖: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巖脊形狀》(Forms on Rock Ledge),1979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作品中的形狀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呼應著加斯頓年輕時壁畫作品與早期具象作品的敘事力量。作品中的圖像符號形成了獨創(chuàng)的詩句語言,他的繪畫工具與工作室場景會與日常物品結伴出現(xiàn),令觀眾能夠窺見加斯頓的個人生活以及他的自省態(tài)度。
從展覽中的《穆薩》(Musa,1975)和之后的作品能看出,從1975年開始,加斯頓獻給妻子穆薩的作品變得越來越頻繁。她是他冥想的靈感源泉,作品中濃烈的真誠也見證了他們之間的羈絆。作品《詩人》(The Poet,1975)就致敬了詩歌對加斯頓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以重復的視覺圖像作為藝術家生涯的標志。遍布這幅大型畫作的肉粉色就源于藝術家在1952到1954年之間的抽象作品,同時還添加了更多個人化的圖像:巨大的獨眼、詩歌卷軸以及一只在畫面中央織網(wǎng)的蜘蛛。
「菲利普·加斯頓:變形」呈現(xiàn)出了一位時刻前行的藝術家,不斷回應著周圍的世界,充滿活力與激情。加斯頓在抽象與具象間轉換,無論是晚期抽象作品中劍拔弩張的形狀,還是他畢生對詩歌的迷戀與對妻子穆薩的愛慕,正是他自信的轉換讓他的作品到今天依舊意義非凡。
菲利普·加斯頓,《煉金術士》(Alchemist),1960,布面 油畫,154.9 x 171 厘米 _ 61 x 67 5_16 英寸
菲利普·加斯頓,《母親和孩子》(Mother and Child),c. 1930,布面 油畫,40 x 30 英寸。 ©菲利普·加斯頓藝術資產(chǎn)
此次展覽建立在今年三場線上展廳「菲利普·加斯頓:歷久彌新」(Philip Guston: What Endures)系列的基礎上繼續(xù)拓展。「菲利普·加斯頓:歷久彌新」今年年初開幕,目前仍在展出中。這兩場展覽都是豪瑟沃斯自2016年開展的全球展覽系列,包括2016年紐約的「菲利普·加斯頓:畫家1956-1967」(Philip Guston Painter 1957-1967)、2016年與2017年在紐約和倫敦舉辦的「菲利普·加斯頓:黑暗中的笑聲,1971 & 1975繪畫作品」(Philip Guston: Laughter in the Dark, Drawings from 1971 & 1975)、2018年香港的「菲利普·加斯頓:畫家之形,1950-1979」(Philip Guston: A Painter’s Forms, 1950-1979)、2019至2020年洛杉磯的「堅韌:菲利普·加斯頓在1971」(Resilience: Philip Guston in 1971)。
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藏品:菲利普·加斯頓,《回歸》(The Return), 1956-8,油彩 畫布。© 菲利普·加斯頓資產(chǎn)
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藏品:菲利普·加斯頓,《繪畫》(Painting), 1954,油彩 畫布。© 菲利普·加斯頓資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