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2021秋季拍賣會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拍賣:10月12日丨10:30am
預展:10月9-11日丨10am-8pm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丨展覽廳5BC
今季秋拍,我們呈現(xiàn)兩位杰出女性藝術家塩田千春、謝景蘭的經(jīng)典作品。其中,《存在的狀態(tài)(回憶)》為塩田千春標志性紅線主題精妙之作,勾起觀者千絲萬縷的生命記憶;而三件題材不一的謝景蘭油畫之品,則映射了她在巴黎的藝術土壤上綻放自我、無畏自信的獨立精神。
化回憶于現(xiàn)實的永恒
塩田千春千絲萬縷的藝術靈光
“ 我的作品想傳達人內心里的糾葛、無法表達的情緒,以及難以說明『我是誰』的心情…。我的裝置作品中普遍想要傳達的主題比較象是記憶,或是人曾經(jīng)存在所留下的跡象或是感受,稱之為『不存在中的存在』。 ” ——塩田千春
屏息凝神、體驗靈魂顫動的共鳴、引發(fā)對自我生命經(jīng)驗的思考,是許多人在觀看塩田的作品后,所產生的共同經(jīng)驗。1972年出生于日本,現(xiàn)居柏林的她,畢業(yè)于京都精華大學美術學院,1996年赴德深造,發(fā)展出以繪畫、雕塑、裝置、行為、錄象等沉浸式作品抒發(fā)對世界的表述,其創(chuàng)作主題經(jīng)常探討生命與死亡的無常、消逝與永恒、夢想與恐懼、自我認同、記憶、歷史等課題,引發(fā)廣大的共感并獲國際藝術界高度認可。
2015年塩田代表日本以個展形式參加威尼斯雙年展;2019年其于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震顫的靈魂」大展,創(chuàng)下66萬人次繼美術館開幕展后史上第二高的觀展人潮,而此展現(xiàn)正于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今年12月并將巡回至上海龍美術館,塩田的熱浪正席卷亞洲。
“ 我認為時間并不是線性的,而是輪回的概念。 ” ——塩田千春
是次呈現(xiàn)的《存在的狀態(tài)(回憶)》即為其化不具物理性存在,卻牽動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記憶」主題的典型代表作。在此作中,藝術家以其自1999年即在創(chuàng)作中開始使用的標志性紅毛線,將一內懸有一本展開的老相冊、照片與明信片之物的立方體架構層層纏繞。相冊象是一個家族歷史,記錄著從出生、成長、結婚、生子、離別、重逢等一個個飽含人生情味的故事,藝術家精準地藉由空間中相片懸吊的位置,營造出一種飄搖又浪漫的流動感,宛如將時光的漫漫長河在此匯聚,展現(xiàn)動人的生命之詩。
外圍織羅的紅線千絲萬縷,象是中國與日本人說的「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紅線」,又如牽一發(fā)動全身復雜的人際與世界的關系。而紅如血液的線,也暗示了一種生命的脈動,它們穩(wěn)固地保護著里頭的內容物,若將不可見的「回憶」,轉化為眼前「存在的實體」,化為永恒。
蕙景蘭心,馳思乎杳
謝景蘭的藝術妙韻
2021年,適逢謝景蘭百歲誕辰,是次秋拍我們呈現(xiàn)其來自60年代及80年代三件優(yōu)美靈動、各具神采之作,跟隨她早年探索東方線條美學時期的大尺幅之作《穿林過》所塑造的婀娜光影,走進融匯舞蹈、音律式線條與東方山水美學的《河畔》、《島嶼》,觀長袖舞動、聞余音裊裊,聆聽來自蘭蘭心中的靈韻詩篇。
光影婀娜,書法之舞的生命力
“ 從一開始,就可以看到畫家繪畫的運筆動作。一種無規(guī)則的運筆動作。但她那強烈的迸發(fā)力,激動人心的熱情,漸漸清晰起來。運筆定形,充滿節(jié)奏:激流受到抑制。謝景蘭掌握畫筆,發(fā)揮自發(fā)感受,并且操縱感受使它們多樣化。 ” ——法國劇作家尤涅斯科(Eugene Ionesco)寫于1963年謝景蘭個展
1960年,謝景蘭在巴黎Creuze畫廊舉辦首次個展,大獲好評,令她進一步追尋「由內在的聲音與動力所驅使」的渴求,在60年代西方抽象藝術興盛的時期,她以其出身的東方文化為養(yǎng)份,在甲骨文、書法、金石圖案等豐富的中國元素中找到了表達的語匯,結合舞蹈及電音韻律,轉化為粗實有力的抽象線條,完成于1965年的《穿林過》即為其完美融合中西線條表達和光影塑造的成果。
在此直幅的畫面中,她以滿含大地力量的棕色、琥珀色為基調,在空間中形成色彩的層次變化,引導光線流轉。書法筆勢的黑實墨線在其中穿梭交織,時而磅礡如山,形成畫面中大樹枝干向上生長的遒勁姿態(tài),時而纖細如織,如林中精靈。
她有意識地從碑刻、金石篆刻中尋找靈感,下筆著實有力,一筆一劃間的構建又充滿了動感,形成向四周無限延展的涌動空間,以「一種自發(fā)動作所完成的接近書寫的抽象畫」在落筆時一氣呵成。作品可見一束光線從底部流動的白色線條中放射而出,穿過黑筆形塑的層層密林,在縫隙間點亮了生命的躍動。如構成五線譜上交錯脈動的旋律,展現(xiàn)想象的馳騁。
在山峨峨,在水湯湯
“ 莫小視一線小溪。喃喃細語高山上。伏山成暗流,沖巖為明水。視若無現(xiàn)卻有序。穿越萬谷繞千村。起黃河,貫長江,乘盛風,沖進海洋。 ” ——謝景蘭
而自70年代起,一種匯聚了音律、舞蹈、繪畫的綜合美學在蘭蘭的畫筆下緩緩誕生。步入抽象風景時期,她從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攝取靈感,以細膩綿長的線條描寫日月、山石、流水等自然元素,透過柔和的乳白、象牙、淡粉色彩呈現(xiàn)婉轉悠揚的筆調,更在南宋山水大家夏圭、馬遠一角式的留白畫境中,找到虛實空間和哲思的表達途徑,抒寫著兼具韻律和意境美的「詩象風景」。
如見《島嶼》一作,左側山島竦峙,淺褐色的畫筆以旋舞般的姿態(tài)由低向高、層層推移著山石的凝聚,在當中,纖細靈動的線條引導著起伏攀升的轉變,并施加藍紫、鵝黃、赭石等豐富色彩,塑造出空間中「實」處所具有的無限變化。
而隨著山勢的連綿延伸,筆觸漸行漸遠,逐步隱入右側的空曠,直至通向無盡渺茫之處,令畫境頓生。米白色的油彩形成澹澹河水繞山流開的意象,天際則留以一抹瑰粉霞彩,在上下映照間,訴說著「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詩意。
而在《河畔》中,線條以更為強烈的動勢呈現(xiàn)如樂音節(jié)奏的波動,若譜奏出她翩翩起舞的心音,在牽動的旋律里化為山水的勢象之美。
跟隨線條的延展,謝景蘭以細膩的青藍、石綠之色刷染出遠岫平林,并以溫暖的黃褐、赭石構成前景的羅峰列嶂,在眼神的逡巡遨游中,若能令人遁入那靜穆致遠的幽白之地,同游「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唯美悠揚的世界,令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