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徐震,很多人自然會想到“沒頂公司”(MadeIn Company):在這個以近似“戲謔”的方式,將中文和英文混合成一體的“奇怪”公司名下,甚至“徐震”作為自然人的個體稱謂,也從2013年開始被“徐震?”的品牌所“覆蓋”了。而在談到為什么會以“徐震?”的名稱來參加不同展覽時,徐震說:“我創(chuàng)作的作品版權是歸屬于‘徐震?’品牌的”。
徐震的微信名叫做“沒老板”,除了將諧音的幽默方式進行到底之外,也標明了他身份的多元屬性——公司老板、藝術家、策展人、品牌操盤手、畫廊老板等——在現(xiàn)實和精神層面,均有大跨度劈叉“嫌疑”的復雜身份交叉,會讓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卻讓徐震樂在其中。他曾說過:“如果我要用一百個動作解決一百個問題是很容易的,但如果是用一個動作去解決別人可能遇到的一百個問題,那就很難。當然這是藝術背后的事情?!?/p>
徐震早期曾創(chuàng)作過一部名為《喊》(1998年)的影像作品:影片拍攝了他在上海各個鬧市區(qū)、地鐵站、火車站突然狂喊一聲,之后再用鏡頭捕捉周邊人群或茫然或警覺的自然反應。而在我看來,如今的徐震和那個站在20多年前的“愣頭”青年,其實并沒有什么本質區(qū)別——“他們”都在用一種看似簡單的方式,錯愕著人們對于現(xiàn)實的慣性認知——不論是“無聊的高聲吶喊”,還是“復雜的精神體操”,“他們”始終都在以一種“玩兒”的心態(tài),去化解著逼格滿滿的“學術端莊”。
在“大知乎”上有一條名為“如何看待徐震及其沒頂公司的藝術作品?”的提問,在回答中有一位網名為Jack Black的獨立藝術家,寫到:“三四年前(約2012—2013年,編者注)徐震的沒頂曾經駐扎在紅坊的民生美術館一段時間,我與朋友一道進去看展,里面作品不多,整個大廳都是辦公場景(就是辦公室)。我上前看了看,發(fā)現(xiàn)了一個垃圾桶,里面有一個吃剩的雞腿……我就問老王:‘老王這是不是作品?’……老王說:‘也許吧,但他想表達什么呢?’隨即我們被保安請出了門,原來展廳正在布展”。
一個峰回路轉的答案,很“意外”,也很“徐震”。就像在“打太極”的圓融狀態(tài)中,突然插入了幾記兇狠的“王八拳”?;蛟S,沒老板的“套路”就是真得“沒套路”——藝術是一座必須依靠無限的虔誠供奉起的純凈豐碑?還是能夠在茶飯間自然流露出的平凡偉大?——讓我們來聽聽“沒老板”怎么說。
99藝術網:您的多元身份基本都是圍繞著“藝術”的原點來展開的,但又輻射到很多不同的領域里,您如何看待藝術?
徐震:我覺得今天是藝術拓展它自身形式可能性的時代。你可以在盡可能多的地方去“藝術”,去進行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實踐。不用去在乎過多的對或錯,因為所有人都不能肯定地做出判斷。
99藝術網:在不同身份間的隨時切換,會讓您產生困擾嗎?比如藝術創(chuàng)作者和公司運營者的身份切換等?
徐震:不會的。不同身份只會相互補充、互相啟發(fā)。因為藝術創(chuàng)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沒軌跡、也沒規(guī)律可循的,需要大量的未知體驗和陌生經驗。而公司的運營則涉及到理性的管理與統(tǒng)籌、要做計劃和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又稱“關鍵業(yè)績指標”考核法,是企業(yè)績效考核的方法之一——編者注)等等。但同時藝術家也有KPI、也有年齡焦慮、也有惰性管理等等,這些都需要在不斷的“沒辦法”中找到新的“辦法”去解決。
99藝術網:沒頂公司由很多不同的部門組成,如沒頂畫廊、徐震品牌、沒頂藝術教育等,從最初創(chuàng)立到現(xiàn)在,您對于沒頂?shù)恼w規(guī)劃思路是否有什么變化?
徐震:我們的廣告語是“生產創(chuàng)造力”。盡管是以公司形式存在的,但實際上我們的利潤是藝術。所以每隔一個階段總會有許多新的事情、新的突發(fā)情況或新的契機來引發(fā)我們的不滿或者沖動,我們也會就此來展開一系列新的項目,并對未知進領域行全新的嘗試。
99藝術網:沒頂畫廊與藝術家的合作方式有哪些?您選擇藝術家的標準是什么?
徐震:除了跟普通畫廊一樣的藝術家代理模式之外,我們還有相關的藝術拓展部門,比如跟品牌和明星的合作、“藝術村落”的開發(fā)、“商場夜店”之類的藝術介入等等,不同類別的藝術實踐。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會根據不同的項目去找不同類型的藝術家來合作。
我們選擇藝術家,最重要的一點要求就是:獨特、有趣,和將來可能偉大。
99藝術網:您認為和沒頂合作的不同年齡段的藝術家之間,是否存在“代溝”的問題?
徐震:以前代溝7至8年一代,現(xiàn)在2到3年一代,代溝的問題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藝術家也不例外。
99藝術網:您認為這種越來快的代溝更迭,給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更哪些積極的影響?其中是否也存在一些隱憂呢?
徐震:比如90后的成長機會全靠資本來安排和支撐。這意味著他們這代人必然被動,但同時也造就了他們必然早熟和穩(wěn)定的藝術風格。
99藝術網:您如何看待當下火熱的NFT藝術?
徐震:準入門檻非常低的“割韭菜運動”吧。
99藝術網:您是否有想過在今后,從“徐震?”的品牌形式回歸到“徐震”個體?
徐震:現(xiàn)在所有藝術家都是一個品牌,不存在回歸的問題。
徐震,1977年出生,工作和生活于中國上海。藝術家、策劃人、沒頂公司創(chuàng)始人。
1998年,作為聯(lián)合發(fā)起人創(chuàng)辦了上海第一家獨立非營利藝術機構“比翼藝術中心”,同年,他與一群藝術家開始了創(chuàng)作與集體策展的生涯。2004年獲得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最佳藝術家”獎項,并作為年輕的中國藝術家參加了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2001)主題展,徐震的創(chuàng)作非常廣泛,包括裝置、攝影、影像。2009年,徐震創(chuàng)立了沒頂公司,并于2013年推出徐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