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抽象之弧——劉永仁個展在表畫廊開幕

來源:99藝術網 2015-11-01

 
11月1日,藝術家劉永仁個展“抽象之弧”在798藝術區(qū)表畫廊開幕,這也是藝術家在大陸地區(qū)的首次個人展覽,展覽由策展人楊心一策劃。藝術家劉永仁生于臺灣,現(xiàn)生活與工作于臺北,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助研究員,曾長期研究著述抽象藝術,并于近年推出兩岸三地的抽象藝術群展,影響甚廣。在對抽象藝術進行學術研究、展覽策劃之外,劉永仁還是一位抽象藝術家,此次展覽即為他近兩年的新作展示。
 


開幕式(左二劉永仁,右一楊心一)
 
抽象藝術在臺灣的發(fā)展較早,大概在上世紀50年代,李仲生為首的抽象繪畫運動發(fā)起的‘東方畫會’,與幾乎同時期的‘午夜畫會’一起,成為臺灣抽象藝術的先鋒。臺灣第二次抽象藝術的高峰是上世紀80年代,繼70年代鄉(xiāng)土藝術盛行臺灣之后,在80年代有一批學者、藝術家從海外歸來,帶來抽象藝術又一次普及。從那之后,抽象藝術漸漸成為島內風尚之主流。
 
策展人楊心一認為:“劉永仁作為臺灣中生代抽象藝術家的出色代表,早在1990年代初留學意大利期間,便開始從具象向抽象的蛻變,迄今已在抽象藝術這一領域探索、研究與積淀達二十余年,并身兼藝術家、策展人及抽象藝術推廣者多重身份。劉永仁的抽象畫不僅藝術語言獨樹一幟,個人風格鮮明可辨,更創(chuàng)造了借由抽象觀念可溝通與協(xié)調觀者心理及生理狀態(tài)的精神內涵。”





 
劉永仁的抽象畫面中最大的特點是對半圓弧形的符號化運用。策展人楊心一分析在劉永仁的畫作中經常出現(xiàn)的弧形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分割畫面空間的大弧線,另一種是由小弧線與直線組成的弧形的形狀,構成了畫面基本元素。對藝術家而言,弧形具有特殊的涵義,首先,這些反復出現(xiàn)的小弧形意味著自然形象的抽象化內涵。它們可以讓人聯(lián)想到小山、麥垛、河流、船帆、風車、天際線以及星星等形形色色的物體或是物質存在的現(xiàn)實;但這些弧形所指的又不是這些物體本身,而是抽象化為宇宙萬物的象征,似乎在藝術家的理解,宇宙的基本構造乃是弧形的。藝術家保留這些依稀可供辨認的自然痕跡,則是為了給觀眾提供一個在自然的宇宙與精神化的宇宙之間進行切換的界面。”
 
劉永仁曾在一篇訪談中說道:“你在我畫中看到的三角元素并不屬于幾何造形,而是一些自然轉化的造形。我真正想要創(chuàng)作的是模棱兩可不被定義的形狀,像是介于抽象與具象之間的半抽象形狀。目的是要超越幾何的世界,找到一種全新造形的方法。”
 




 
劉永仁談及創(chuàng)作時表示,多年來他一直在創(chuàng)作中探索“呼吸概念”,從畫面來看,劉永仁多運用明快的黃色,他說自己喜歡遼闊的感覺,并且是一種溫潤的遼闊,這跟自己早年學習水墨有關系,也與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心性緊密相連。 從1996年開始,“呼吸”便是貫穿劉永仁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他認為繪畫這個動作就像在進行呼吸吐納,不僅將很多系列作品以呼吸命名,如“呼吸取境”、“呼吸翱翔”,還試圖建立一種“呼吸滲透理論”。
 

 


 
此外,劉永仁的繪畫語言的另一個特點是在布面抽象上增加了鉛皮與蜂蠟兩種綜合材料,將這兩種媒材引入畫面已約有十年歷史。策展人楊心一認為:“對這一境界的追求是出于對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反思,藝術家以自然界的蜂蠟,覆蓋于作為工業(yè)產物的鉛片之上,與鉛這種灰色的沉重物質相比,金黃色、液體的、半透明的蜂蠟具有鮮明的精神性,當它凝結于鉛片后產生半隱半現(xiàn)的視覺效果,令鉛觸發(fā)了煉金術式的轉變,似乎也變得半透明起來。這些抽象作品都暗示了現(xiàn)代文明的疾病并將人從其中解放出來。”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12月31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