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藝術網:您好鄭老師,首先感謝您接受我們這次采訪,很難得的一個機會。
鄭娜:您好!
99藝術網:在當下的經濟環(huán)境和藝術背景下,您認為畫廊老板可以做策展人嗎?
鄭娜: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來談,因為策展對長期從事批評行業(yè)和學術研究的學者來說,只是學術思想的一個延伸和實踐,對于一些有資本,有掌握著資本和機構的一些人來說,他來做策展,更多的是一種活動,更多的是停留在實踐性的層面上推動機構的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或者是盈利性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一件事情分為兩個方面,從批評家介入做策展人這個角度來談,他的著重點可能更多的會落在學術脈絡和學術研究上面,但是美術策展活動跟文學、詩歌不一樣,他必須要進行一種視覺轉換和現(xiàn)場實踐,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中國的現(xiàn)場中去。資本的介入,因為要進行機構的運營,不可避免也會進行這方面的一些操作,這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各有長處。但是如果要規(guī)范化的話,應該進行一種學術性、有線索性、有脈絡性的一些策劃,會有利于以后中國當代藝術朝良性方向發(fā)展。
99藝術網:目前在國內,批評家和策展人的身份有些混淆,展覽大多為批評家來做策展人,您認為策展是批評家的專利嗎?
鄭娜:我覺得專利談不上,因為一件事情操作起來,肯定會跟個人的知識結構和批評視野等方面是有聯(lián)系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做,但是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深度?側重點和目標在哪里,這是完全不同的。
99藝術網:那您覺得畫廊老板或者機構投資人做策展人有什么利弊?
鄭娜:如果一個投資人來做策展工作,首先要回歸到投資人的背景。如果是純粹的資本注入,想從中盈利,他操作展覽只會把中國當代藝術朝著商業(yè)化的角度去推動,并無好處。但是如果投資人在這種商業(yè)上有一種公益的心,或者是對中國當代藝術還是有一點責任心,或者他的知識結構是建立在一個脈絡上面,那他注做的展覽肯定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有推動作用的。因為現(xiàn)在投資人的素質也越來越好,有的是從各個專業(yè)院校畢業(yè),有的也是從事一些專門的批評專業(yè)畢業(yè)出來的,進行幾年的操作或者是跟國外資本有一個溝通以后,他掌握資本來進行運作,相對來說還會更規(guī)范一點。
99藝術網:那您覺得中國的策展機制以及整個策展體系的完善還需要多久的過程?
鄭娜:如果說從我個人的愿望來講,策展人最好能夠做得更純粹一點,我站在兩個背景上分析:一是學院畢業(yè)的,另外就是在國家美術館從事策展、研究方面的工作。我想如果中國真的有那么一個基金會,我們提一些自己的脈絡和思路并能夠沿著這個思路來做,更少地跟商業(yè)性進行各種層面的溝通,我覺得實施起來可能能夠把自己想做的、想呈現(xiàn)的、想表達的和自己所批評的方向和自己所側重的知識結構和文化的視野能夠結合得更緊。所以我覺得中國的策展人制度,目前還只是談不上機制的建構,所有的東西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99藝術網:那您認為不健全的展覽機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最大的限制在哪些方面?
鄭娜:最大的限制,實際上不論是批評家還是策展人,他們在問中國的批評和中國真正批評家所表達的聲音在哪里,他做的展覽和他之間有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他在這個展覽中想表達的意愿能夠達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考量的。為什么會這樣呢?每個人都愿意做得更好。在實施的過程中,策展人肯定要考慮如何融資,如何跟機構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如何跟藝術家之間進行溝通。跟藝術家之間進行溝通存在幾個方面:一是現(xiàn)場實施的作品,如何讓藝術家能夠做到更好、更充分、更到位,這離不開一個資金的投入。如果沒有資金的話,方方面面都無法實施。作為策展人,更多的可能就是要充分地考慮綜合的因素,才能讓一個事情落成。如果作為一個批評家,他可能以更獨立的身份去看待社會的一些問題或者精神的問題,或者今天中國現(xiàn)場文化的問題,或者這個語境下面整個現(xiàn)場的問題。但是這兩者之間肯定是有一個矛盾,一個交叉的矛盾。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朝著自身的修為或者是自身的堅持,另外也很需要一種從體制上的建構,從民間自下而上的一種自發(fā)的、自覺的去完善這種機制,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99藝術網:非常感謝,我們的訪談就到這里。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