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的創(chuàng)造性及客觀地再現(xiàn)自然,強調詩的靈感的被動作用,并揭示通過理性、道德或美學考慮的積極控制等都是反天才論,新藝術思維的美學結構,來自一個事物,這事物自身沒有意義、沒有主題,從人間邏輯的立場來看絕對沒有說出什么來,內部那樣強烈,痛苦和快樂,以致被迫畫畫,像極渴的人見到一水洞,迫不及待地一頭扎進去。每個物體都有兩個視角,平常的視角,這是我們時常的看法,也是每個人的看法,而另一種是精神的形而上的視角,它只有少數(shù)的個人能在洞徹的境界里和形而上的抽象里看到。畫面的敘述不再是它外表形象里表現(xiàn)出某種事物和形體,而是詩意地敘述遠離它們和它們的物質形式對我們隱藏著的東西,它是邏輯意義上的無意義。它不應有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的稱謂,而只有畫面——對象——畫面。
你是什么?我是什么? 常令我苦惱,它們不停地追逐著我,這些“問號”在我的畫面中扮演著某個角色。繪畫的全部目的就是自我享受,也是最高形式?,F(xiàn)實與奇跡,生命的奇跡是實際的信仰,它具有一種野性,常立生與死之間,從深刻而美的線條中處處可見到忍受和負擔可怕的命運,把它描繪出來,將護衛(wèi)著一個人來反對死亡、穿過全部凌辱和羞辱來畫自己的畫,把自己內心存有的形式表象挖掘出來,從這個詛咒的苦惱里解放出來,將是一種享受。我憎惡感傷而使意志堅強,抓住生活中不能說出而又使我震動的東西,當內心燃燒著某種激烈的情感時,我的嘴就閉得更緊,意志就更冷靜,于是去畫,去表現(xiàn),去壓制那令人顫抖的東西。
【編輯:葉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