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顛簸中論是非:盤點2008藝術界最富戲劇性和爭議性的事件

來源:第一財經(jīng)日報 作者:曹俊杰 2009-01-03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2008年,中國藝術界同樣不平靜,或許2008年也是近年來國內(nèi)藝術界最富戲劇性和爭議的一年,兩位90多歲的老人“霸占”著媒體版面和人們的眼球;藝術市場的急轉(zhuǎn)直下暴露了行業(yè)內(nèi)眾多誠信問題;當代藝術也沒能最終逃脫金融危機的陰霾,“價格只漲不跌”就此走下神壇;而蔡國強的火焰藝術“腳印”也通過奧運會直播刻印在世界舞臺上……

  藝術之心深入大眾

  2008年的第一個月,對廣大藝術愛好者來說,就是一個福音。從1月23日起,全國各大博物館開始對公眾免門票,這讓以往冷清的博物館一下子活躍起來,觀眾駐足排長隊于博物館門外之景,成為全國各地一大景象。

  事實上,2008年屬于國內(nèi)藝術大年,不論是兩年一次的上海雙年展,還是三年磨一劍的廣州三年展,加上新興的南京三年展,幾乎撞了個滿懷。當代藝術也趕了回熱潮,成為街頭巷尾人們熱議的話題。當然,隨之而來的也有人們對雙(三)年展的質(zhì)疑。

  除了這種傳統(tǒng)意義上時間節(jié)點的藝術大事,幾個重要的個展見縫插針,穿插在整年之中。長期定居巴黎、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作為中國前衛(wèi)藝術代表人物之一的黃永砯,3月在北京新開張的尤倫斯中心舉辦了回顧展,熱鬧一時。

  而3月至6月在北京、上海等地巡展的“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讓中國的藝術愛好者有了一飽眼福的機會。西蒙基金會,作為歐洲之外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品基金會,旗下收藏了眾多古典主義和印象派的重要畫作,而作為基金會的老板,西蒙本人也特意向中國當代藝術示好,希望能打通自己收藏中國藝術品的捷徑。

  作為首位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永久收藏作品的中國藝術家展望,5月初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的個展轟動一時,集結(jié)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評論家和上百家媒體。而展望的假山石,也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為期一年的“2008中國年”特別展覽中,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進行了重點展示。

  6月,195件“海歸”文物亮相北京,為奧運賀喜,不過更為人關注的,是文物回流的方式。這是近5年來,中國政府成功追索文物成果的首次集中展示,包括從丹麥追索的156件中國文物,從美國追索的6件漢代陶俑,海外華人購買并捐贈回國的31件漢陽陵陶俑,瑞典東亞博物館歸還的1件漢代陶馬俑,以及日本美秀博物館歸還的1件北魏石刻菩薩立像。

  8月的奧運會,讓藝術家蔡國強好好露了把臉。他在奧運會開幕式上,以腳印、笑臉等富有創(chuàng)意的焰火表演征服了世界觀眾。將火藥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這種另辟蹊徑的方式讓他成為國際藝術界最受注目的中國人之一。

  同樣是在奧運期間,首都博物館舉辦的中國5000年文明大展“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可謂今年文博界重中之重。經(jīng)過兩年的緊張籌備,26個省市的55家博物館為奧運傾囊獻出了自己的鎮(zhèn)館之寶。

  到了9月,藝術界開始逐漸步入沉靜。由美國華爾街引發(fā)的金融風暴給藝術品市場帶來巨大沖擊,尤其是當代藝術,成交大幅萎縮,買家觀望氣氛濃厚。北京798、宋莊等地人氣銳減,畫廊離場、轉(zhuǎn)租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遭遇寒流,藝術品成交大幅縮水,當代藝術市場步入低迷。在秋拍之后,畫廊、藝術機構(gòu)也鮮有像上半年那樣熱鬧的光景。

  爭吵之勢席卷國內(nèi)外

  2008年,兩位老人把藝術圈“攪”得沸沸揚揚。

  1月初,著名畫家吳冠中把美協(xié)、畫院比喻為“一窩不下蛋的雞”的言論,刊登在《南方周末》后,在國內(nèi)藝術界鬧得天翻地覆。事實上,此番言論早在去年7月吳冠中就曾提及,還引發(fā)了中國文聯(lián)、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畫院的回應。不過再次完整登出后,仍然有如炮彈。

  吳冠中是目前國內(nèi)畫價最高的在世畫家。他將大批畫作捐獻給美術館,他是敢說真話的批評家,直陳中國美術界現(xiàn)狀,批評美協(xié)、畫院等藝術組織是“一窩不下蛋的雞”。這讓人聯(lián)想起2006年、2007年陳丹青關于美術教育方面措辭激烈的批評,不過爭論最后都以不了了之收場。

  4月中旬起,發(fā)生在上海的一場藝術鬧劇粉墨登場。由一些上海商人進行操作的“畢加索中國大展”此時在上海召開了盛大的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將在7月上海、北京等地舉辦有百幅畢加索作品的大展。然而到了7月,最終以中方和國外合作方互相詆毀、撕毀合約、訴諸公堂而告終結(jié)。“畢加索中國大展”也就此成了無頭公案,沒有一幅畢加索的作品因此來到中國。

  10月下旬,一些媒體相繼報道北大教授、97歲的季羨林先生的私人藝術藏品疑似被盜流入拍賣市場。北大及舉報人、季老弟子、季老兒子、季老本人等就此事紛紛發(fā)表意見,這批字畫作品的真?zhèn)纬蔀闋幾h的焦點,多方說法不一。此事還引出了關于季老財產(chǎn)及其生病住院期間私權的討論。孰是孰非,至今塵埃未定。

  樹欲靜而風不止。到了年終之時,上海的藝術品投資者蘇敏羅發(fā)現(xiàn)自己2005年從翰海拍賣公司花253萬元人民幣買的一張吳冠中的油畫《池塘》,竟是偽作。經(jīng)與公司多次協(xié)調(diào)未果后,蘇敏羅把翰海拍賣公司告上法庭。12月16日,北京市一中院判決蘇敏羅敗訴,稱其應承擔市場風險。17日,蘇敏羅表示要上訴。作品真假究竟誰說了算?“吳冠中假畫案”再次觸及拍賣行不保真的“潛規(guī)則”。

  2008年,讓大家看到了中國文明的淵遠,熟知了吳冠中的耿直和勇氣,也讓人見證了蔡國強焰火藝術的獨特,也頗讓人意外地看到一幕幕尚無下文的人間喜劇。

【編輯:姚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