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彭劍:隨機生成

開幕時間:2024-08-15

開展時間:2024-08-15

結束時間:2024-09-26

展覽地點:方由美術

展覽地址:香港中環(huán)荷李活道10號大館3座105-107室

參展藝術家:彭劍

主辦單位:方由美術

展覽介紹


七月匆匆而去,八月夏日炎炎,萬物顯得特別茂盛。方由亦即將舉辦彭劍的全新個展,展題為「隨機生成」。

本次展覽有別于彭氏的前系列:他以攝影的普及化為伏筆來探討 “日常” 這主題。彭劍先觀察到日常的事物,其后轉移至日常的行為作靈感。在創(chuàng)作開端,他以攝影和數字操控為亮點,套用在創(chuàng)作之中,呈現明確的圖像特征,并除去復雜的表征和意思,帶領我們以嶄新角度反思偶遇的真確性。這全新系列的布面作品經過電腦軟件反覆調節(jié),導出,再重新繪畫,方能拼揍成幾何圖像的肖像及靜物作品。 

對藝術家而言,攝影自1839年的開端和發(fā)展擁有永駐人間的影響力。在彭劍的創(chuàng)作過程之中,他經常拍攝到自己的日常物件,紀錄重要時刻。隨著,攝影逐漸滲入他的日常之中,并在這次系列中成為了他的素材。除了日常生活照片以外,他更收集互聯(lián)網的照片。其后,他把素材輸入計算編輯,再結合個人的意識和自由選擇,反覆生成,導出一張全新的照片。隨后,彭劍以這幅新照片為藍本再進行最后的創(chuàng)作。這翻來覆去的步驟從而建造“人造物”的生產方式,讓機器成為主導,人類退隱為副導。同時,這復雜的創(chuàng)作方式更移去偶然的機率和狀況,增添計算和程式的那一份。 

這種有意弱化技巧性的表現和創(chuàng)作本質是一直連貫于彭劍的創(chuàng)作手法當中。無論是早期作品「窗外」系列,到 「書」系列,甚至是本次展覽「隨機生成」的系列,均能看到藝術家從簡和直屬的思維。彭氏從不刻意過多描繪事物的細節(jié),只是通過簡約的圖像輪廓來說明其事物的具體意思。他專注于事物是什么,大過于含義和表征。畫面上的線條猶如建造房子時扎實的內部結構和基礎,亦效法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界畫”繪畫方式,成為支撐畫面的主要因素。藝術家通過反反覆覆的調整畫面中各種形狀與顏色的造型關系,厘清復雜的各種“牽扯”,從而完整的呈現出一套成熟的圖像,是具邏輯性的,使作品有著一種結實有力的“網” 狀性和諧之美。 

此外,顏色的運用也是歸于數字系統(tǒng)操控而導出來的。藝術家借鑒了中國古典花鳥畫設色的方式,利用水性顏色的底色特質與覆蓋色直接在畫布上疊加而產生變色的原理。這獨特的視覺效果格外新穎,其畫面似乎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白霧,給人朦朧般的舒適氛圍,賦予淡雅的氣質。 

彭劍這次的全新作品系列突破了以往自然題材和空間內容的限制。他引用著名思想家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 的一句話:「相信藝術家的任務并非無中生有去尋找形式,他們基于現在,潛入古老的記憶深處,把被割除的棄用的感知打撈回來?!?nbsp;

 


關于彭劍

1982年出生于湖南省岳陽市。2009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專業(yè),獲得學士學位。2013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專業(yè),獲得藝術碩士學位。

他的創(chuàng)作受到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作品以紙本繪畫創(chuàng)作為主,近些年開始嘗試繪畫裝置和動畫視頻的創(chuàng)作。他從中國古典繪畫“界畫"中借尺引線的傳統(tǒng)經典方式延展出自己獨特的圖像語言,并強調色彩作為營造空間的作用,拓寬了中國本土繪畫藝術的視野,強調視覺圖像的純粹性,并以現實生活中“普通而常見的事物”為研究對象來回應古典精神與經驗在當代語境方式之間的困境或障礙,試圖在歷史文化的積淀里與現實狀態(tài)下錯綜復雜的問題中整理出一條以本土視覺藝術為原點的新線索。

作品曾在各大美術館及機構進行展覽,包括中國美術館、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術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美術館、加拿大多倫多會展中心、悉尼市政廳、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海事博物館、韓國弘益大學現代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江蘇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等。并多次在北京、香港、倫敦舉辦過個展。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