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愛欲、死亡 ? 機器人

開幕時間:2023-06-24 16:00

開展時間:2023-06-24

結束時間:2023-08-26

展覽地點:空間站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798藝術中心中一街

策展人:付曉東

參展藝術家:春華·凱瑟琳·董(加拿大)、杜一晨、仇越、 田曉磊、溫辰旻 (中國香港)、王浩宇

主辦單位:空間站

展覽介紹


愛欲、死亡?機器人

——中華未來主義的當代藝術路徑

文: 付曉東

汪民安在《論愛欲:愛的哲學啟示錄》中指出:“Eros“這個詞,在希臘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愛神,二是基于欲望或者情欲的對一個人的愛。在弗洛伊德意義上基于性的愛,是生命的本能,是一種超越歷史和環(huán)境的自然之力,一切外顯都被還原為這個本質欲望的驅動。愛與欲望互相混合,是一種人的肉身可以感知的最強烈的內驅力。在動畫《阿麗塔》中是如何界定人的?只擁有人類大腦與心臟的女機器人戰(zhàn)士,不顧一切的反抗,不斷的戀愛,揮灑著作為人的荷爾蒙;與此對應的是擁有人類肉身而大腦被人工智能芯片控制的理性、冷漠、唯利害論的反派軍團。愛是一種滿足和實現人性的一種手段,對愛的追求和給予也是人之為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和屬性?;蛟S人就是內核被賦予了“愛”這個最深目標的生物機器吧。一個主體感覺到自由意志的行使,便是為了愛而活,愛著才活著。沒有愛所帶來的至深的恐懼,就像是一個機器,成為行尸走肉,如同死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關于愛的理解,愛的對象也千種萬種。在柏拉圖的觀點中,所謂愛欲,就是去愛美的對象、美的本質、美的知識,美就是絕對真理。愛欲驅動人欲求不死,死亡就成為了最大的惡,愛就是抵抗死亡的至善。奧古斯丁認為愛的目標是克服死亡,愛上帝是永恒之愛,是復活和不朽的前提。笛卡爾借助愛的雙方關系的至高性的虔誠之愛來回應奧古斯丁的上帝之愛,斯賓諾莎則是推崇薄伽丘式的愛的多樣性、愛的地理圖、愛的逃逸路線,兌現現時快樂。愛讓我們充分和敏感的體會當下時間中的每時每刻,同樣也面對死亡這個大終結點充滿顫栗。機器人不憎不愛,不死不生,沒有自我內在的驅動,只有關機和重啟,只有數據統計和偶然性概率。以此為對應,愛和死即是碳基人類生命所特有的,最后可以把持的屬性。在ChatGPT不斷迭代的今天,人類對硅基生命進化所帶來的被替代的焦慮,不可知論下對末世的恐懼,世代轉換中未來不確定感的迷茫日益加劇,我們如何來面對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呢?

加拿大華裔女藝術家董春華的《Along Together》(2018)以行為藝術擺拍的方式,演繹了一個或詭異、或溫情、或無奈的華人女性在異鄉(xiāng)與一臺老式機器人共同生活的情感故事。如同電影劇情的海報,也如同希區(qū)柯克的鏡頭,在唯美抽離的自然鄉(xiāng)間的田園風光中,一個又一個懸疑、平淡、危機的鏡頭逐漸展開,照片下隱隱透漏著人機共處的莫名的矛盾和沖突。董春華認為,“人類與機器人共存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回答,這不僅是現代文明的一個深刻挑戰(zhàn),也是我們全球未來的一個根本性轉變。”在ChatGPT的視野里,這個問題則早已規(guī)劃得清清楚楚。如何建立人機共處社區(qū),如何獲得人類的好感,如何治理充滿欲望和不可測行為的人類,在我跟ChatGPT的聊天里,它們早已準備了體系化的回答和具體可執(zhí)行的辦法,據說有的已經是花費了大量算力準備好了的切實可行的數據技術?;蛘?,這已經是我們即將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個現實。

香港藝術家溫辰旻以中華未來主義的方式,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算法,創(chuàng)建出了無數歷史和未來堆疊的《蘭芳現實》(2023)。他將東南亞華人精神家園的文化符號,東南亞華裔歷史照片(多數為英荷殖民者紀錄當地土著生活為目的的人類學田野調查式的圖像檔案)作為數據庫與未來主義圖像互相融合,創(chuàng)造出另外一個似曾相識,但又怪異離奇的平行時空。溫辰旻曾經在線上玩家社區(qū)在歷史策略游戲《文明V》“蘭芳共和國”模組中的試圖打造的蘭芳編年史,所構建起虛構民族志的書寫方式,提供了一個讓“蘭芳國”成為流傳百世的海外華人文化想象的機會。作品包含了三個部分:以人類學的考察方式進行的肖像迭代,歷史和虛擬空間場景的時間演算,和東南亞民俗式的機器人崇拜的信仰。溫辰旻用“他者”的超級符號,將現在作為未來想象中的過去,將過去融入現在想象中的未來,建立了一系列的異質妖冶的文化符號鏈,建立了一種在特定語句中召喚熟悉,而在其他的更多語言中離散的跨越時空的書寫。

仇越是徐冰教授在央美的博士,她的作品《泥囊》用傳統宗教造像的方法,用軀體的外骨骼化的皮殼,內骨骼金身的顯化,暗示了肉體的終結和精神的升揚。她用泥土、稻草摻雜麻,用樸素、原始的手做按壓的方法體會《維摩詰經》和《入行論》,察覺有多少念頭和行為只是在服從自己的軀體。我們親愛的、虛幻、腐臭又極其脆弱的身體,如何轉化成金色的神圣性的永恒的“我”仇越以一種女性敏感的內觀和體驗的方式去看待肉身在機器人時代的矛盾與選擇。我們能找到那個隱藏在我自身之內的那個升揚的存在嗎?

杜一晨具有建筑師的背景,他采集了大量的園林、景觀、建筑的三維數據資料后,用機器所特有的圖像方式生成了數據裝置。層出不窮的制圖軟件、圖形程序,所創(chuàng)造出的電子媒體圖像和賽博虛擬空間,已經不斷的刷新我們肉身在現實空間和自然環(huán)境中所固有的感官體驗。當有了強大的人工智能工具之后,是否還要用它來模仿和維持傳統媒介上已有的視覺經驗呢?還是激發(fā)出算法邏輯生成所形成的機器圖形所能產生的新的美感經驗上的多樣可能性?機器語言中,有沒有可能形成微妙的、細膩的、復雜的、充滿魅力的視覺經驗呢?讓機器更像機器,讓算法更像算法,它裹挾著我們的過去,成為我們新的自然。

千璽后出生的王浩宇是最年輕的一位參展藝術家,他的作品《無盡之砥》搜集了海灘上已經被海水打磨成鵝卵石的玻璃碎片,用機械動力拉桿裝置模擬了不斷搖擺起伏的海浪般的潮汐。在賽博朋克時代,我們所面臨的必將是一種工業(yè)化的自然。工業(yè)廢料在大自然和時間的淘洗下,通體晶瑩圓潤,璀璨如寶石,演化成為新的自然物。我們早晚會用機器來模仿已經全面喪失的自然,如何來欣賞工業(yè)化自然之美?是否通過記憶和感官的觸動,也能產生天人合一的詩意呢?

田曉磊是近幾年非?;钴S的新媒體藝術家,他的3D動畫匯集了宗教神話、藝術史、后人類主義、人機混雜、現實隱喻等眾多元素。采用大眾化所熟知的典故創(chuàng)作出另辟蹊徑的合理而荒誕的場景和隱喻性形象,是田曉磊的典型特征。他在作品中了建立一個東西方神圣崇拜、古今歷史名篇、變種人的狂歡、太空宇宙的跨越、人機一體的全家歡式的美好的未來世界的景觀。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是不是愿意沉浸在虛擬世界和元宇宙所創(chuàng)建的瑰麗平滑的圖景中永不醒來呢?

《愛死機》這部集合全世界動畫家的創(chuàng)作短片一經網飛播出,立刻火遍全網。在這個技術化的時代,愛和死,依然是永恒的哲學主題,依然是每個人的切膚之痛。機器人來了之后,又會發(fā)生什么?設定改變,規(guī)則亦將改變。這個展覽的藝術家們以一種中華未來主義的立足點,開啟了這個巨大領域的嶄新問題,也以獨特的方式給出了自己階段性探索的答案。

2023.6.16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