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風景和山水從概念上即體現了東西方繪畫在文化深層上的差異。
西方“風景(landscape)”一詞,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對自然的主動性構建。風景畫是自然環(huán)境被工業(yè)化和城市化侵蝕的近代社會才成為一個獨立畫種。現代都市人與自然變得疏離,風景圖像療愈人的心靈,從而獲得一種補償與回歸。
中國“山水”一詞,在中國畫中包含遠超于自然本身的豐富含義。山水畫起源于魏晉,作為中國藝術精神的承載,山水為陰陽之調和,陰陽互動萬物生,山水組合是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場。受老莊思想崇尚自然的影響,中國文人畫家賦予了山水畫以哲學意蘊和生命格調。“物我一體”,“天人合一”的主客觀一體論,建立了不同于西方的宇宙自然觀:人與自然不是相對的關系,而是沒有距離的一體共生關系。人在山水中可居可游,山水和人一體在流變中互相轉換,從中抵達超越現實的精神境域。
策劃以塞尚、賓翁為首的十多位藝術家作品在同一時空會面,是畫界的一大幸事。展覽通過東西繪畫的對比,從中窺見所承載的不同文脈。東方文明是世界唯一從未中斷的古老文明,最接近宗教和哲學原初的訴求,其中包含著人類文明原初的密碼,或可喚醒人類共同精神記憶。在全球化時代,對抗與互滲是各族文化的必然遭遇和契機。風景與山水的對比研究,旨在從精神深處去尋找連接,觸及超越地域與民族的深藏于人類心靈的源頭,重啟人類情感深處共振的脈動,以此建立全人類新的價值觀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