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褐褐簡介
出生于成都市的 80 后
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和東京文化服裝學院
因彼而行
文/周褐褐
冬日的成都,天空一貫鉛灰色。工作室的花園里,植物大多休眠了,卻有迷迭香還郁郁蔥蔥,散發(fā)著濃烈的原始芬芳。此刻,我仰望天空,觀望樹木,觀察昆蟲。我知道,生命的力與美遍布地下地表,無隙不入。始終秉持著對物的敏感,對心的珍視,情感流溢,怦然心動,想象力總在達之不及的地方。
此時我只有 5 歲。
我們通過感官體悟外界,運用大腦映射世界,利用身體進行物質交換,借由社會關系進行利益交換……似乎這就是“存在”的全部含義。而如今,現(xiàn)代社會影響了我們多數(shù)的動手能力,后現(xiàn)代社會降低了我們的思考能力,讓一切不再那么自然;思維有了定勢,生活成了公式,想法虛浮,人性蒼白。如此這般,過些年還會存在“觸景生情”嗎?
我們登高望遠,心曠神怡,轉頭間卻發(fā)覺孩童已有三三兩兩拿著紙筆,涂抹出最初的模樣。他們和我們的世界相互交織,卻又不盡相同。
懵懂幼小的身軀,總能躍動著某種良性的力量,在不經(jīng)意間顯現(xiàn),真誠的滲透力令人瞠目結舌。在思辨深刻的當下,我們已經(jīng)可以不再混淆“交響樂曲”與“音符的集合”,“鴻篇巨制”與“詞語的集合”。但是,我們對于孩童們身上為何迸發(fā)出這樣的力量依然知之甚少,不明白這些如春風般吹散成年世界陰霾的力量到底源自于何處呢?
今天,我們也許不會再次陷入已被否定的傳統(tǒng):用不可知的概念來解釋不知道的緣由。因為從希波克拉底到蓋倫,這種力量曾被假設為一種非物質的“精氣/活力/生命力”。結果后來也才明白,活力論就像燃素說、熱質說、以太說一樣,無不是我們探尋世界真諦的過程,而非結果。木材的燃燒,熱量的傳遞,光線的傳播,基因的表達,生命的存在與逝去,并非尋常的物質實體,而是能量以各種形態(tài)集合、組織、結構、流進流出的過程。生命的繁衍與擴散,實則為基因努力表達、延續(xù)的具體呈現(xiàn)。同樣,作品的誕生,也是概念被竭力表達、延續(xù)的具體呈現(xiàn)。
五月初五五點五十五之能量塔
作品“五月初五五點五十五”標題為我的大女兒粽子的出生時刻,摘選于粽子五歲時寫給我的一封充滿愛意的信。不會寫字的她沒有使用任何定式書寫技法,從“成熟”視角看來或顯稚嫩,可抑揚頓挫的筆觸間讓我強烈地感受到一種自發(fā)性的穎慧。它的出現(xiàn)喚回了我兒時的記憶,拉近了抽象思維與具象表現(xiàn),填補著童年消逝導致的情感表達上所出現(xiàn)的巨大裂隙。
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常有鄰居帶著孩子過來做客。屋外寒冷,屋內溫馨。每每談及當下讓人嘆為觀止的小神童們—— 3 歲識數(shù)的小孩子,6 歲握筆的小畫家,9 歲登臺的吉他手,13 歲的物理天才……大家無不嘖嘖稱奇,不約而同地從心底里涌起類似的回憶:“我以前也想當個科學家呢”“當年家里人也都夸我畫畫好”“我小時候,也曾經(jīng)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我想,或許他們回到家里能夠重新找回當年的愛好,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呢。
你還記得小時候特別擅長什么嗎?
“母體”包含兩件獨立作品,本次呈現(xiàn)的是“母體:無言之音”——暗淡、踏實、溫暖的包裹。作品由現(xiàn)年 11 歲的天才吉他少女 YOYO 與我合作完成,所呈現(xiàn)的絕非陰幽且不可知的情境,而是隱秘的獨特性主宰——一種醇厚的朦朧意識,無懈可擊的創(chuàng)造呼喚,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在鏈接大家的血液里,是音符永不消逝的流動,速彈吉他綻放的金屬激情。我在她們身上所感受到的,是現(xiàn)在或曾經(jīng)具有卻因為種種原因遭到埋沒的能力,感受它們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存在與生長,并藉由生長表現(xiàn)自身秩序與天地偉力的過程。
存在與生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命之海里的基因,二是意識之海里的覓母(meme)。如果生命之海里的奮斗已經(jīng)足以讓我們感動,那么意識之海里的存在則是更為精彩。“新型復制基因(覓母)能夠進行自我復制的條件一旦形成,這些新的復制基因必將開始活動,而且開創(chuàng)自己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進化過程。這種新進化發(fā)軔后,完全沒有理由要從屬于老的進化。”([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基因的進化過程在不斷改變我們的身體,覓母在不斷優(yōu)化我們的思想。一件精彩的作品、一支優(yōu)美的樂曲、一篇動人的文字、一個精辟的見解……都能在我們的身體毀滅后流傳下去,并且在我們的孩子們身上、在被觸動的人身上得以活躍表現(xiàn)。通過創(chuàng)作和表達探索這些源自本真的力量,還有非常復雜和漫長的工作要做,例如還原論者將其視為一種物理和化學的存在及反應現(xiàn)象,而新生機論者將其視為一種超越物理和化學的范疇的整體生命力(生物體內的物理和化學反應現(xiàn)象綜合起來形成的“生物能量場”)等等。大家都在孜孜不倦,奮力前行。
作為一個想法的階段性表達,新作只是生命之力的一次定格,光錐旁側嘗試留存的剪影;創(chuàng)造的種子在每個人降生之初都已種下,必將破壁、萌發(fā)、生長、繁衍。
愿新的緣起始于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