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金杜藝術中心將于12月14日開幕金杜收藏展系列的第一個展覽:《若愚》,展出美籍華裔藝術家趙剛的8幅繪畫和25幅攝影作品。
趙剛是中國當代藝術史發(fā)生之初即有參與的一個“老”藝術家。80年代的”無名畫會“和”新星畫派“是多數(shù)人談論趙剛時最早的參照系。彼時的各種藝術運動給趙剛更多的啟示在于刺激了他對哲學的熱愛,他最熱衷的除了畫畫之外,更在于跟”社會上的人”討論怎么畫,怎么創(chuàng)作前衛(wèi)藝術,觀念藝術?什么才是當代藝術?……等等理論問題。趙剛不僅去了美國學哲學,去了荷蘭學藝術,又到華爾街做金融,他的各種生涯總是貫穿著這種蘇格拉底式的不斷質問,不斷懷疑,不斷糾結,再加以不斷創(chuàng)作的“哲學色彩”。
趙剛的作品善用反諷,幽默,解構,改造的觀念,不論其深意是如何不容易獲得,其方法論卻是希望。這批藏品中,藝術家大量取材于中國語境,大多是傳統(tǒng)語境中的圖像原型: 歷代帝王圖,吐魯番五代壁畫仕女,宋代的出水芙蓉,民國的老照片,革命詩詞,蘇州園林的黑白照片……用他獨特的植根于西方繪畫的具體視覺語言加以翻譯。有的時候從視角和結構進行微妙的改造:比如將假山石橫置或者把佛像換成培根式的魔化面容。有的時候并無結構性改造,但最后必然通過標題體現(xiàn)他寄托于其中的觀念。這樣的作品在東西方創(chuàng)造了一種由雙向異化而產生的溝通,也部分化解了中產階級和前衛(wèi)藝術的矛盾糾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25張來自蘇州園林或者北京段祺瑞府這樣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照片畫。它們都是藝術家親自在當?shù)嘏臄z后,將將黑白照片印制在水彩紙上,再用水彩顏料框出或加入亦真亦幻的彩色部分,每張作品就像繪畫一樣獨版而且具有唯一性。趙剛在照片基礎上的繪畫,基本依據(jù)圖像本身的建制而增改,并不像藝術史上阿諾夫.雷納,或者格哈特.里希特的照片畫那樣,用顏料對影像形成對峙,具有侵略性和殺傷力,而是有一種像上色老照片,或者白話文一樣既有距離感又天真的歷史美。
關于藝術家
趙剛(1961年出生于北京),現(xiàn)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和紐約。年僅18歲時參加星星畫會——此團體是最早的前衛(wèi)藝術家群體,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鋪設了重要基石。此后,他在歐洲和紐約接受了正規(guī)的藝術教育,畢業(yè)于荷蘭 Maastricht 國家藝術學院、美國紐約州 Vassar 學院、美國紐約州Bard大學,并于紐約生活、工作二十余年。在此期間,他的品味逐步發(fā)展出鮮明的國際化特征,并創(chuàng)作出風格多元的作品。在國外生活的過程中,趙剛與著名中國藝術家劉煒和刁德謙互相切磋和促進;在2004年回到北京后,趙剛不斷地把焦點投向了他的獨特的個人經(jīng)歷與中國歷史之間的糾纏——他既生于此地,卻又是陌生的新晉移民。趙剛重要美術館個展包括:“通往奴役之路 II”(圣地亞哥當代藝術博物館,圣地亞哥,2016); “偶園:趙剛個人作品展”(蘇州博物館,蘇州,2015)”;“通往奴役之路”(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5);“病夫”(今日美術館,北京,2011)。重要群展包括:“門”(P.S.1, Institute of the Arts 畫廊/ Blum Helman 畫廊,紐約,1990)。他曾參加紐約表演藝術雙年展、廣州三年展、橫濱三年展等重要三/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