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可見不可控——三水個展

開幕時間:2016-04-15 14:00

開展時間:2016-04-15

結束時間:2016-05-06

展覽地址:寧波東錢湖旅游度假區(qū)環(huán)路南路555號中國攝影家協會寧波藝術中心

參展藝術家:三水

主辦單位:寧波畫院,中國攝影家協會寧波藝術中心

展覽介紹


從著名的外灘系列、上海奉賢海面所實施淹沒的錄像警示,到“非常態(tài)”系列中的三寸金蓮、哈巴狗、金魚等如舞臺劇般的空間圖像演義,藝術家三水利用他獨自靜態(tài)或動態(tài)的影像語言為公眾展現了我們這一時代最令人不安的幾組影像藝術作品。

由于海平面上升所導致的環(huán)境惡化,上海外灘或許真的將在人類的視線消失嗎?這一切可能真的會被我們所言中,這便是“可見的消失、不可控的現實”!據2010年聯合國環(huán)境保護組織公布了全球變暖與環(huán)境惡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陸地將被海洋所淹沒的科學推斷,使我們真切的感受到這一不爭事實的即將到來。一時,人類的精神夢想“烏托邦大廈”瞬間便被恐怖的預言所粉碎殆盡了,這似如三水作品中的“外灘鐘樓”在瘋狂的海水沒頂前不斷地敲響它哀鳴般的鐘聲,難道這真是我們今天“可見不可控”的非常態(tài)嗎?

也許這種不安,是藝術家對于社會良知的反省與批判,無論事實即將與否。

而“非常態(tài)”系列作品中女人、哈巴狗、金魚等等多重角色的空間出場,暗示著不是被明顯的規(guī)范在漩渦內的令人窒息的三寸金蓮空間里走不出來,便是在如舞臺橢圓形的燈光柱下,被黑色的空間所情緒化,使人產生猶如喪失方向般的心理抑郁。

三水無疑是當代重要的影像藝術家,由于他的敏感、睿智以及富有哲理的洞察力使其在作品的表現形式上準確而到位的強調了他個人化的“空間圖像方式”,他的作品或空靈既恢宏、或狹小卻能精神極度擴張,這些都在我們的心靈上留下了強烈的時代印跡。

“外灘灰與海水的灰”、“非常態(tài)的昏紅或溫美的抑郁情傷”---藝術家三水的個人心境與影像言表所滲透的人文關懷和精神價值將伴隨著時間與空間的持續(xù)擴散越加社會化。正如偉大的藝術家夏加爾所言:我所描敘的不是虛構,而是即將到來的真實存在。



此次展覽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上海外灘系列和一部在奉賢海面淹沒的錄像作品;另一部分則選擇了非常態(tài)系列中的六幅代表作,分別為:三寸金蓮、哈巴狗和金魚。這些作品基本上能反映藝術家近期的創(chuàng)作理念,即他以自主性的藝術精神為價值坐標來反抗世俗化,其訴求就在于構建獨立的審美共和國以圖在異化的世界中讓人性自由重獲解放。這種訴求的著眼點是審美的獨立性及其藝術直指外部世界的批判性。這也是現代藝術看似矛盾的兩個面,卻在追問現代藝術的本質中而和諧共生。本文將從三水影像作品的畫面分析開始,探討他如何在作品中呈現出對影像藝術本質的思考及其如何以藝術的方式進行社會批判。

外灘系列作品的基本場景是水天相接的海平面,并且還將其置于灰蒙蒙的霧霾之中;在畫面的遠景處隱隱約約地出現了上海的一些地標性建筑物,同時還可看到若隱若現的紅旗,紅旗要么插在建筑周邊,要么直接插在建筑物的頂部。畫面的灰色調在使人感覺到空曠、靜寂,甚至末世感時,遠處若隱若現的的紅旗,又讓我們感到了一絲興奮,并以此引起了觀者注視,因此作為標出性的紅旗及其建筑成為了視覺焦點。如果我們將外灘系列作品連起來觀看,每幅作品中不同的上海地標性建筑就具有了語義功能,即意在向觀者表明被海水所吞沒,并籠罩著死亡氣息的區(qū)域是上海。藝術家好像游弋在一片汪洋中,眼睛對著相機的取景窗,咔嚓?咔嚓?迅速地按下快門,抓拍到了尚未被海水吞沒的這些上海最后的景觀。然而,無論是拍攝場景的還原還是藝術家拍攝行為的想象,最終都被充滿制作感和具有唯美感的畫面所擊碎,似乎在告訴我們這是圖像,只不過是通過后期制作而呈現出的藝術家的觀念圖景。如果非要說是一種真實,那也是一種夢幻的真實。

在三寸金蓮、哈巴狗和金魚三個系列作品中,藝術家選擇了非常艷俗而且亮麗的純色作為背景色,圖像則鑲嵌于畫面的橢圓形之中。整幅作品類似于一幅裝裱好的繪畫作品,好像要告訴觀者:“這就是一幅用來觀看的圖畫。”由此而言,位于“鏡心”的圖像則成了圖畫中的圖畫。三寸金蓮系列是以一只瓷制的三寸金蓮鞋子為主要物象,鞋口好像是一個封閉的物體打開的一個缺口,觀者以窺視的眼光,發(fā)現那里面是一個少女私密的世界。在那個密閉的空間內,少女的動作行為及其著裝都充滿了性誘惑;哈巴狗系列和金魚系列則基本上延續(xù)了這一模式,只不過不再是以窺視的目光來探視少女的私密的空間,而變成了對少女進行赤裸裸地性挑逗。圖像同樣夢幻、荒誕,可是藝術家卻企圖以寫實的態(tài)度將這種荒誕與夢幻現實化。反過來講,這些具有自足意義的圖像只不過是整幅作品的“鏡心”而已,也反證了作品的制作過程。

無論是外灘系列還是三寸金蓮、哈巴狗和金魚三個系列,藝術家三水在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根據預先想好的觀念,去選擇能反映這一觀念的景觀或者去擺拍一些場景或人物,然后再通過后期制作將所預先拍攝好的影像素材進行加工處理成像。這種攝影與后期制作并重的制像方式,實質上置換了攝影的成像語法,那就是打破了暗箱成像的原理,即空間與客觀的契約性概念相關的,而這一概念先于攝影的發(fā)明,并得到了攝影師的認同;或者說,打破了“攝影不僅僅是一種通過以鹵化銀為基質的感光乳劑,將一個由光產生的穩(wěn)定圖像記錄下來的技術”之觀念。(見于貝爾·達米施《落差:經受攝影的考驗》)藝術家三水的這種藝術制作手段所導致的后果,就是作品不再尊重“現實”觀念的語法原則,而是遵照著遵循著繪畫的美學原則,在畫面上所呈現出的效果是荒誕感、夢幻感、甚至唯美感。外灘系列的灰色調盡管讓我感到壓抑,可是就色調本身及其整體的畫面氣質而言,卻很優(yōu)雅;非常態(tài)系列可能是受到了上世紀末期至本世紀艷俗藝術思潮的影響,企圖以艷俗的畫面感來表達某種情緒。因此,藝術家選擇使用了紅、紫等亮麗的純色調;可是畫面整體上仍能讓人感覺很完整,各種要素之間的和諧。其作品畫面所表現出的這種繪畫性將攝影紀實的虛假性撕開了,證實了薩特所說“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種欺騙”;同時,也回應了筆者在本文第一部分中的分析,那就是回到了圖畫本身,追求一種視覺上的完美。

此外,藝術家在凸顯后期制作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將影像成像的瞬間性變成了一個時間段,這樣藝術家的主觀意志就可以隨意地穿梭于影像之中。這也是藝術家愿意看到的,他一直在強調個人與社會的關聯,個體意識與社會意識的關聯,并想以自己的影像創(chuàng)作記錄這個時代的發(fā)展過程,或者至少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社會的發(fā)展進程。從這個角度而言,藝術家又為我們解讀其作品提供了新的闡釋空間。眾所周知,上海飛速發(fā)展的城市建筑森林導致了地面下沉,并出現了海水倒灌等災難性后果。外灘系列表現出了藝術家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及其批判立場,以相對悲觀的方式表達了對上海現代化進程的憂慮,即以夢幻的方式預見了這種瘋狂的行為如得不到有效遏制,上海將會淪陷。在三寸金蓮、哈巴狗和金魚等作品中可看出,藝術家從宏大的國家關懷中,退回到私密的個人世界。這種極度個人化的體驗本身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社會性,因為這在藝術家三水看來,“整個社會的審美格調是艷俗和病態(tài)。”這使我們有必要對“三寸金蓮”、“金魚”與“哈巴狗”三個物象作簡單的圖像學分析。中國女性裹腳始于宋代,經歷了元代、明代的發(fā)展,在清代達到了頂峰。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尋常百姓,凡漢族女子皆以小腳為美。這種病態(tài)的審美背后有著更為變態(tài)的男尊女卑觀念,那就是把女子之足斷筋裂骨為三寸金蓮,使她們失去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才能使其在男子面前自覺卑賤,從而確保“夫為妻綱”以及女子“在家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哈巴狗”一詞在我們的文化語境中通常用來指那些趨炎附勢、沒有立場的圓滑之人;除此之外,我們更需對狗的文化寓意進行深掘,那就是很多文學作品以“狗”的意象來暗示或象征愛情或性愛,揭示人內心深處某種原欲的情緒。金魚在現代影視中也是頻頻出現并被隱喻化,即它揭開人類微妙、隱秘、深層律動的心靈世界,展現充滿欲望的、悲喜交加的人性本色,從而傳遞現代人矛盾、異化的精神現實。藝術家將這個三個意象安排在青春美少女私密的空間里,我們通過三寸金蓮的鞋口所窺視到的要么是赤裸著下半身坐在馬桶上并用手遮住臉的少女,要么是穿著暴露的少女雙手抱著頭作沉思狀。在其他兩個系列的作品中,藝術家更直接的將哈巴狗和金魚安置在少女的閨房中,或她的床上。結合著這些物象的文化意涵,我們可知少女與性聯系在了一起,她們變成了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物欲洪流的社會中的消費對象。同時性快感及其窺視欲代替了審美愉悅與精神追求。這是社會道德淪喪之后,被壓抑在國人精神深處的病態(tài)審美心理的大爆發(fā)。

藝術家三水的影像作品在制作方面將拍攝過程與后期制作并重,并成功地置換了影像藝術的形式法則,在繪畫的藝術原則支配下完成作品創(chuàng)作。他毫不留情面地并以謊言的方式向我們展示“攝影的謊言”,并以孩子般的天真告訴我們仍留在柏拉圖的洞穴里,依然在并非真實本身而僅是真實的影像中陶醉。這種質疑也將影像藝術的主宰權由大眾收歸少數精英所有,同時又以現代公民的身份介入到對外部世界的批判之中,可是面對復雜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藝術家也由原來的宏大敘事轉變?yōu)闃O為私人化的審美體驗。“可見”,乃是我們所看到的世間萬象;卻又“不可控”,因為我們更多時候所感受到的是批判變得無力之后的無奈。

(匡景鵬/藝術史博士、藝評人)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