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七拍”武漢當代女藝術(shù)家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5-06-26 14:30:00
開展時間:2015-06-26
結(jié)束時間:2015-08-09
展覽地址:湖北美術(shù)館
策展人:冀少峰,夏梓
參展藝術(shù)家:王清麗,余萍,高虹,黃海蓉,林欣,王衍茹,劉曉峰
再七拍:一種生活方式
冀少峰
走進一個城市,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風景讓你迷醉,特別是彌漫在城市深層的文化氣質(zhì)又時常令你回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世俗情懷,“中流擊水,極目楚天”的霸氣外顯,“龜蛇鎖大江,天塹變通途”的豪情萬丈,及至“惟楚有才,當驚世界殊”這些構(gòu)成了我們一代人的集體文化記憶,充斥著的是一種宏大敘事的偉岸。其實,一個城市不僅僅擁有著這些充斥著大時代、大社會宏大的廣場和寬廣的街區(qū),而小街小巷的淺吟低唱諸般細節(jié),亦匯聚成了小時代、小社會,但又無法和社會大議題剝離干凈的日常生活構(gòu)成。當山東大漢手持狼牙鐵棒高唱“大江東去”已成過往的回憶時,其實我們越來越置身于小時代、小人物,如“十八嬌娘手持象牙護板,低吟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么一個日常生活實境中。而這種日常生活視角,衣食住行、愛情與婚姻、兒女成長、社會交往、出生與死亡、成功的喜悅、煩惱與失敗,恰恰又構(gòu)成了城市生活的細節(jié)。沒有這些細節(jié),我們的人生不僅無意義、無過程、無故事,終究落了個無趣味。正是這些生動的細節(jié),才真正匯集成了一個城市文化的潛流。七拍,就屬于這種潛流。這已經(jīng)是7年前的事了。當她們再七拍時,當我們再去品味、賞讀這股潛流這多細節(jié)之時,我們才驚訝的發(fā)現(xiàn),原來在再七拍的背后,她們真的沒有什么偉大的理想和抱負之類的宏遠構(gòu)想與規(guī)劃。她們其實在倡導的是一種難得擁有和彌足珍貴的自由而閑淡的生活方式。僅僅這種自由與閑淡就已成為這個城市的交響。當我時常沉浸在再七拍的這種交響時,內(nèi)心的喜悅與愜意實在是溢于言表,親切之極。
王清麗的大氣,余萍的圓融,高虹的清澈,黃海蓉的爽朗,王衍茹的閑散,林欣的堅毅,劉曉峰的沉思,昭示出的是七拍的文化品質(zhì)和浪漫才情。她們時聚時散,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組合標準,亦鮮有這種主義或那種主義的條框束縛,但彌漫其間的品質(zhì)卻是獨立、平等和自由。盡管同在一個城市生活,盡管多求學畢業(yè)于湖北美術(shù)學院,她們的著裝、發(fā)型、配車等習慣卻有著鮮明的不同,特別是在藝術(shù)上的差異而又鮮活的視覺表達,不僅于平凡的講述中折照出這個時代,也反映了當下社會人們普遍關(guān)注的社會新課題和生活新理念。她們以自我獨立的視覺講述,亦成為我們置身這個城市文化的記錄者和傳播者。
王清麗的個展,人氣爆棚,那種“壞畫境界”和色彩修養(yǎng)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高雅的回味。她其實已經(jīng)自覺不自覺地昭示出這個群體的氣質(zhì),即開放性、立場性和原創(chuàng)品質(zhì)的追求上。在贊美之余依然有清醒而親切的聲音在提醒著她如何繼續(xù)前行。多向度的交流,也使這個個展在我個人的策展生涯上留下了溫馨的記憶。
余萍的《游湖山佳趣圖》、《游山亭獨坐圖》、《觀境》、《賞·江岸望山圖》,于看似傳統(tǒng)的圖示中,彰顯出的是當代的情理與韻致,心手相一的隨性涂抹,營構(gòu)的是一種時空穿越的浪漫幻境,其間夾雜著余萍的是傳統(tǒng)與當代的碰撞,夢幻與現(xiàn)實的交織,農(nóng)耕與現(xiàn)代的混雜漫游氣質(zhì),空幻迷離、幽靜深邃的品質(zhì),時常把我?guī)胍环N虛空與虛幻中。其實在其視覺敘事邏輯深處,又有著從去傳統(tǒng)到再傳統(tǒng),從中國化到再中國化的一種學術(shù)深度。
高虹清澈憂郁的眼神,注定她的視覺表達帶有種悲劇色彩。而悲劇在古希臘又寓意著一種崇高。從“秘密地盛開”這個令我記憶猶新又令我陶醉的個展中走出的高虹,帶來的是《悲觀主義的花朵NO.1》、《……NO.2》、《……NO.3》、《悲觀主義的花朵NO.4》這種純凈的系列表達。凝視的眼神,微閉的憂思,孤獨而又迷離的神情有時也把閱讀者帶入到一種孤寂狀態(tài)。這既是個體自我內(nèi)心的一種守護,更是和社會的一種疏離與清醒。而清醒不僅僅付出的是代價,更是孤獨的守望。
印象中的海蓉總是那么謙虛、有禮、有節(jié)。當那個令人熟悉,又令人艷羨,充斥著迷人記憶的青春激情已成為回憶時,她堅定地從這個給她帶來無盡榮譽的視覺敘事策略中走出,轉(zhuǎn)而走向《城市向左》,這不僅僅是題材的轉(zhuǎn)向和圖像的變換,實則是其思想走向深度表達的一種境界。這是對城市化的過渡擴張,邁向現(xiàn)代性的高歌猛進的一種沉思和洞察性表達。那種迷人的色調(diào),率性的表達,才情的流動,又時時讓我駐足其間,盡享她帶給我的那種片刻的安寧與奢望。
林欣的視覺表達帶有一種少有的堅定和自信。這不僅緣于她非常幸運地抓住了這個時代敏感的神經(jīng),即數(shù)字化的生存與交往帶來生活觀念的變化,跨媒材的組合,混搭的裝置,行為的表演,聲光電對于藝術(shù)來講屬于低端科技的并置與互用,走向符號化的視覺敘事所帶來的那種冷漠與疏離、空寂與迷幻,恰恰又是虛擬技術(shù)帶來的一種生活幻境。她揭示出的是在科技日漸發(fā)達之時,對人的奴役之烈,即我們雖然盡享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種種便捷,但彌漫在高科技背后的卻是對人的深深的奴役。
王衍茹的視覺圖像充斥著的是一種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情愫。似山似水又不是,不是又是,真應了那句經(jīng)典禪語:“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彌漫其間的是王衍茹敏感而又細膩的才情韻致,奔涌與激情,酣暢的表達,流動多姿的色彩,散發(fā)出的是一種妙趣天成的山水石林渾然一體的不似之似之境。由此,才洞悉白石老人那種“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深意,更懂得賓虹老人所言“一絕似物象者,此欺世盜名之畫也。一絕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寫意,此亦欺世盜名之畫也。惟絕似又絕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畫也”的真意。但其視覺圖景背后所彰顯出的那種特立獨行的品質(zhì)和對自由精神的追尋才真是她的深刻之處。
終于可以對劉曉峰的視覺表達來進行對話了。在我的印象中,曉峰總是不善言辭,若有所思,帶給我的是一種少有的神秘感,黑灰色的圖像傳達的不僅僅是一種憂郁和神秘,更是一種純粹、簡約和靜謐。近期的視覺表達無疑是走向了一種多元敘事路徑,裝置、轉(zhuǎn)印、平面、紙質(zhì),都在透露著這么一種信息,即曉峰已從之前的靜守走向一種開放與交融。她希冀融入日益物質(zhì)化的社會,但又幻想內(nèi)心有種孤獨的守望。而《自由自在》這種裝置恰恰是曉峰近期視覺思考的主軸。燈光、不銹鋼、玻璃就如同林欣的綜合裝置,其實也預示出了藝術(shù)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面對再七拍及其視覺圖景,我曾不止一次的追問,為什么是七拍?為什么還要再七拍?也許我的追問對于七拍而言顯得不是那么合時宜,或略顯多余,但再七拍帶給我們的視覺激賞卻總是讓我不能忘懷。
七位女性藝術(shù)家,她們情趣相投,藝術(shù)表達相異。七年間不間斷給我們這個城市帶來一次次的視覺的驚艷與驚奇。她們不僅僅是藝術(shù)上的組合,生活上的關(guān)照者,更成為彰顯出武漢這座城市的美艷、絢爛與無比。她們以自我低調(diào)的含蓄,與才情盡顯,于平淡而又無奇的視覺講述中,以自我小時代、社會平常人物的平常敘事,訴說著這個大時代的無盡話題。
一枝花開放已令人驚艷,七枝花齊放才讓我們生活流光溢彩,激情飛揚。
2015年5月29日下午15:15于東湖三官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