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加
1963年生于北京,1988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朱加是中國較早從事新媒介藝術的藝術家之一。他參加了移動的城市(紐約PS1,1998),1998年的悉尼雙年展,1997年的約翰內斯堡雙年展以及“轉換的行為” (柏林世界文化宮,2001年)。朱加的創(chuàng)作主要體現(xiàn)為錄像裝置的形式。在他的作品中,觀眾進入展覽現(xiàn)場的視覺體驗和生理體驗往往被有效的強調并成為結構作品的核心因素。 個人主頁
2012年11月23日下午,“零——朱加最新個人作品展”在草場地的香格納畫廊北京空間開幕。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第三油畫工作室的朱加,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進入了錄像和攝影創(chuàng)作的前沿,他以不動聲色的、簡約的記錄方式和對現(xiàn)實冷靜而強有力的介入立場,成為了中國錄像藝術中一個特殊的個案。99藝術網在展覽開幕現(xiàn)場對朱加進行了專訪。
朱加:我在這里借用這么一個“被描述的歷史”的概念。我們無法對于“歷史”的內容產生直接的經驗,大多數(shù)“歷史的經驗”是被描述過的。你無法確認這種“描述”的意義到底在哪里,但是,我相信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對于“過去”的價值判斷。作品并非討論的是歷史時代的問題,我僅僅是依靠我對于“被描述”的一些“事實”的想像,與今天“相應”的現(xiàn)實經驗勾兌、搭建出這么一組畫面。通過這些結構性的闡述局部的表述出一些立場和判斷。影片的拍攝和后期制作等都是邀請專業(yè)團隊協(xié)助我完成的,我會不斷跟他們談我的想法,我想要的東西。由于我不是在電影這個行業(yè)里,因此,我們之間在溝通上還是有些不順暢的地方,他們也不斷地修該,近乎崩潰。
朱加:實際上我不會考慮太多,當然,作品是要給別人看的。我當然很尊重觀眾,但是藝術創(chuàng)作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嘗試著把我要表達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如果觀眾能夠接受我很高興,不能接受我也沒有辦法,畢竟每個人的考量角度是不一樣的。藝術確實有溝通的功能,但藝術家也有自身的要求,否則創(chuàng)作者主體就不存在了。我不是家居設計師,需要考慮居住者的具體要求,藝術其實是非常個人化。
朱加:我是用了很多鏡子,拍攝了很多在鏡像中折射出的空間、場景。但也正是這些“鏡像空間”全部都是物理的折射,在“視覺”中是成立的,但實際的“現(xiàn)實”中它又是不存在的,但何為“現(xiàn)實”呢?你看到的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場景,但是鏡子挪走以后這個場景完全不存在,就像化解掉了,緊接著另外一個空間場景又出現(xiàn)了,但你是否還會相信他嗎?這是我的一個小小的態(tài)度而已,并不代表什么。具體到作品的時候,比如說一個筆觸也好,一個線條也好,或者是一個鏡頭也好,不代表什么,只是一個在這里邊描述的一個詞或者是一句話而已。很簡單,就像人與人之間的談話,你只要領悟它的意思就可以,不用細究所使用的具體詞句。
“這個展覽里有很多個人的靈魂,藝術家創(chuàng)作每一件作品都有原因,但是不見得每件作品都有很大的原因。我這個影片的創(chuàng)作理由不太好說,我也不太想說,這個太個人化,太私密化。”
“流行跟我沒有關系,比如QQ、MSN、微博我全都不參與,藝術首先不是一個流行的東西,雖然含有一部分流行的成份。我還是一個從觀念角度出發(fā)的藝術家,關注的只是我的作品需要用一種什么方式呈現(xiàn)出來。”
“真實地講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必須出自自己的內心,如果這都不舍得,不是來真的,這個藝術是沒價值的。但我也不是說完全從內心出發(fā),外部環(huán)境為內心提供所有素材,與內心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我覺得我永遠在解決一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可能分出一些不同的小枝杈。有時候好像覺得很跳躍了、跑太遠了,但就像風箏一樣,這根主線始終在扥著你,其實跑不遠。你覺得你的思想能力很能超越,但是很多時候超越不了。”
在本次的展覽中,朱加為我們帶來了一段時長15分鐘的影片。這段影片通過三個不同:不同時間點上的圖像、不同時代的女演員的裝束、不同的環(huán)境氛圍,將過去的歷史與現(xiàn)實的世界串聯(lián)在一起。影片中片段式的記憶中的圖像,并不是真實的,而是一些"被講述"的家庭歷史的片段記憶,這些“被講述”的記憶產生了女演員從未見過的景象,從而構建了一個虛擬化的現(xiàn)實今天。在這對立的、交叉的真實與不真實之間,朱加以冷靜的心態(tài)放大存在于這兩者之間的特殊縫隙,表述出對于這兩者判斷角度的復雜性和多重性,也從實質上折射出對于"自我"這個概念的內省態(tài)度。
"零——朱加2012新作個展"于香格納畫廊北京空間開幕
中國實驗影像:盛世中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