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治物:趙玉中作品展
開展時間:2025-01-04
結束時間:2025-01-31
展覽地點:林大藝術中心北京798空間
展覽地址:北京朝陽區(qū)酒仙橋798藝術區(qū)東街
策展人:徐薇
參展藝術家:趙玉中
主辦單位:林大藝術中心
林大藝術中心榮幸宣布,藝術家趙玉中個展「姥姥治物」Grandma's Remedy 將于1月4日在林大藝術中心北京798空間盛大啟幕,展覽將持續(xù)至1月31日,誠邀您蒞臨觀賞。展訊發(fā)出之日,恰逢趙玉中姥姥89歲生日,林大藝術中心特此送上最真摯的生日祝福,感恩姥姥為我們呈現的奇妙魔幻世界,向她的堅韌和智慧致敬。
策展人文章
姥姥治物:趙玉中作品展
文/徐薇
姥姥一定有辦法。
姥姥就是趙玉中。她的辦法都用來對治多舛的生活——作為嬰孩的姥姥,靠著命硬在逃難的襁褓中活了下來;作為少女的姥姥,一點兒沒玩地用下班時間自學完了初高中課程;作為母親的姥姥,幾十年勤勉工作養(yǎng)活喪夫后的家庭;作為姥姥的姥姥,用神奇的手段對付兒女嫌棄她不舍得扔破爛的習慣,用據說是“藝術創(chuàng)作”但自覺好玩的方法,治好了所有破爛,開出了狂野的花兒。
趙玉中的創(chuàng)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在此之前的人生充滿了被命運設定的不得已。但當每個宿命的節(jié)點降臨,趙玉中的辦法就是沉默地行動。人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但竟然也可以選擇不在意枷鎖,一點兒也不激烈地,戴著枷鎖行動甚至創(chuàng)造。事實上,形成命運的不是遭遇,而是一次次面對遭遇的反應形成了命運。如果英雄主義式的表演在光譜的這一端,那姥姥式的行動則在光譜的另一端,這是反對一次性華麗爆破的長期主義,也是與加速度的虛擬時代背道而馳的,樸素、勻速的現實主義。這個展覽呈現的是一種久違的意志方式:誠實地面對當下,接受眼前的不愉快與不完美,不用虛假地裝飾,也不用麻木地逃避,以力所能及的資源和方法,一點點挪動你的意志,在哪怕一絲的縫隙間注入帶有溫度的,對生命與萬物本身的關切。這樣的接納與敬意我們也在倫勃朗的作品中見過,如讓.熱內所評價:“他(倫勃朗)理解了,一切都有尊嚴,尤其是應該努力表現看上去被剝奪了尊嚴者的尊嚴……他會讓燦爛的光芒在最悲慘的物質中穿行,直到一切都混同。”
必須坦言的是,趙玉中二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與無果的西西弗弗不同,而更接近于愚公移山,這是帶著明顯實用性目的(不丟棄廢物)而開啟的漫長行動。但相比“為了藝術而藝術”的宣言,挽救舊物這個起點顯得更為誠實動人。在實用性的驅動下,趙玉中竟悄然生成了一次又一次藝術語言的進化:從最初用廢舊刊物、舊書、碎布剪貼人、花和小動物的具象描摹,演化為用廢雜志的時尚人形、產品,加上自己剪貼的鳥獸頭面,形成半具象的超現實拼貼,直至十多年前開始用糊裱、包裹、纏繞等豐富手段向廢棄物借形,徹底脫離現實地任由想象馳騁,釋放出狂野魔幻的觸角。趙玉中罕見地不似同齡人般掌控細密的縫制能力,但也正是這種“缺憾”令她沒有陷入縫制圖像的無限延展,而更自由隨心地使用綜合材料和手段來實現腦中的無限想象,就這樣,八十九歲的趙玉中建構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這世界是屬于她的,也屬于每個仍對釋放生命力懷有渴望的人。
所以,創(chuàng)作動機的“純潔性”重要嗎?追求抽象的精神性是虛假的,足夠真實的驅動力才是純潔的,而這種力必須從具體生命中長出——無論是不舍丟棄舊物的惋惜,還是面對生命空乏的寂寞隱痛,誠實地跟隨它們,這會帶領生命進入對治的行動,忠誠地把自己交給行動,神奇的事會隨之而來:無論是破碎的物和心,都會在過程中被溫柔安放,蛻變?yōu)榱硪环跋?。暮然回首,也許舊痛猶在,但都已不再重要了。
不妨像姥姥一樣,在行動中去尋找治好一切的辦法,你也會有你的辦法。
趙玉中
1935年冬天出生于南京。1937年隨母親逃難到重慶,在重慶長大,1950年遷回北京,初在世界工聯亞奧聯絡局后合并在全國總工會,工作到退休。2000年隨女兒居住在宋莊至今。
丈夫1988年去世后,一直和女兒一起生活。退休后自娛自樂,操持家務之余,用舍不得扔掉的廢棄物做“藝術”,至今二十多年。
主要展覽
2014年 《舊物新生》,北京東籬藝術中心
2017年 《惜物演生記》,新加坡林大藝術中心
2018年 《美麗到永遠》,成都西村文化藝術園獨活書店
關于策展人
徐薇
徐薇是一位活躍在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人、寫作者、青年批評家,工作生活于上海。徐薇著有藝術評論專著《藝術的末法時代》。與傳統(tǒng)藝術評論者不同,徐薇擅長從社會現實與心理角度分析藝術本質,幫助大眾跨越藝術史與藝術哲學的障礙,建立當代藝術與社會及大眾心理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