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楊佴旻——二十一世紀中國畫新作展

開展時間:2022-10-16

結束時間:2022-11-15

展覽地點:朵云軒藝術中心A區(qū)1、2、4號廳

展覽地址:上海市徐匯區(qū)天鑰橋路1188號A區(qū)

策展人:周旭君

參展藝術家:楊佴旻

主辦單位:朵云軒集團

協(xié)辦單位:上海文化總會有限公司、新恒基集團

學術主持:劉偉冬

藝術總監(jiān):鄭名川

承辦方:朵云軒藝術中心、朵云畫廊

展覽介紹


策展人寄語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出自周易49卦革卦,象辭。大意形容品德高尚或才華橫溢的人,主動而積極快速的發(fā)生新的變化,并產(chǎn)生華美燦爛的結果。

楊佴旻是中國畫實力派畫家,有著非常敏銳的時代意識,不滿足于傳統(tǒng)水墨的當代局限性,而從色彩出發(fā)多年,孜孜不倦致力于中國畫的變革,因為其獨一無二的中國畫色彩成就,被學術界譽為中國“色魔”,繼林風眠、吳冠中后融合中西又一人。特別是2019年以來,巨變的世界格局和新冠疫情給敏感的藝術家?guī)砹诵碌挠绊?。在時代變局中,楊佴旻在繪畫技法上進行新的突破:用更加細微融合色彩的筆觸描繪物象或圖像,創(chuàng)作出斑駁朦朧的獨特視覺語言,不僅和優(yōu)雅美麗的“豹紋”略有相似,更體現(xiàn)出藝術家調和中西的才華和革新中國畫的勇氣。楊佴旻將中國繪畫放到了世界繪畫的版圖上,與這個時代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創(chuàng)始館長周旭君

楊佴旻

楊佴旻,中國曲陽人,藝術家、詩人、榮譽爵士,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文學博士。1995年赴東瀛,在名古屋、世界多地生活與創(chuàng)作?,F(xiàn)為南京藝術學院校董、新水墨畫研究所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西班牙康普頓斯大學跨文化研究教授,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當代人類文化學研究所自由研究員,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顧問,河北大學新中國畫研究中心主任等;曾任日本東洋美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名古屋藝術潮實施委員會委員、國際企劃委員長等;

2003年獲首屆哥倫比亞世界繪畫貢獻獎(美國),2010年吳作人藝術獎·造型藝術獎提名藝術家,2014年胡潤藝術榜上榜藝術家、胡潤藝術榜在世少壯派國寶藝術家,2017年中國詩歌榜十大藝術家詩人,2018年獲榮譽爵士十字勛章(法國),2019年獲法國沃爾維克市榮譽市民,2020年胡潤藝術榜上榜藝術家,第六屆中國當代詩歌獎貢獻獎,2021年獲首屆“第一坊金逸獎”提名獎等;

楊佴旻在世界多地舉辦個展,曾獲得多種專業(yè)獎項,水墨畫作品被梵蒂岡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巴黎市當代藝術庫等收藏。著有畫冊、學術專著、詩集。

現(xiàn)居北京與東京。

名家點評

南京藝術學院院長 劉偉冬:論及當下現(xiàn)代水墨中的色彩,有一位畫家是不可回避的,他就是楊佴旻??梢赃@樣說,對色彩在傳統(tǒng)水墨現(xiàn)代化中的價值很少有人像他那樣認識深刻。他一貫主張色彩革命,而且始終認為他的選擇應該成為時代的選擇。這種與強大的傳統(tǒng)水墨陣容叫板的姿態(tài)注定會讓他成為這個江湖中的獨行者。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邵大箴:楊佴旻是在宣紙上,是在保持筆墨寫意特性的基礎上,大膽運用色彩,他在革新中國傳統(tǒng)繪畫方面是做出了杰出貢獻的。他在藝術上的成功,會對我們全面繼承和發(fā)揚中國畫的傳統(tǒng)有啟發(fā)性的意義。這也是楊佴旻創(chuàng)新繪畫的價值所在。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李小山:楊佴旻的作品中具有使人著迷的技法表達,這種表達已經(jīng)爐火純青。利用宣紙的特質,水性顏料的功能,描繪現(xiàn)代生活、情境,同時創(chuàng)造出與油畫對等的視覺效果,甚至在某些方面補充和添加了油畫所不能的東西——那些在自由烘染的墨痕里閃現(xiàn)的色彩之光,那些極為細膩而又厚重的筆觸之間,那些靈活而又穩(wěn)定的形態(tài)之中,無一不加深觀賞者對宣紙和水性顏料的好感。這是一種完整的感受,也是楊佴旻的夢想。

中央美術學院原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譚平:在楊佴旻的畫面中,我沒有發(fā)現(xiàn)有多少墨色,也沒有發(fā)現(xiàn)原來中國畫的線條。他對結構、透視、色彩等方面的運用,也不完全按照西方的原則來做。我覺得他作品最重要的是——他藝術的表達非常的準確,具有很強的沖擊力。其畫面帶有一種獨特性,無論把它放在西方,還是東方的繪畫領域內,都能讓人一眼認出來,這對一個藝術家來講是不容易做到的,這可能是我們作為一個藝術家一生的追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為一個當代藝術家,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最重要一點就是選擇最佳的方式。他的人生經(jīng)歷豐富,藝術表達也是非常準確,具有很強的沖擊力。

法國路易-圣萊克藝術與歷史博物館館長 Caroline Oliveira:觀看楊佴旻的畫作,讓人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并聯(lián)想到西方的一些名畫,例如,納比畫派的作品。二者在色彩的運用、筆觸的連接和變換、形狀以及構圖等方面有著微妙的共通之處。廣闊的空間、山水畫(它被認為是中國畫中的高貴類型)以及大自然的靜默(中國人稱之為“寧靜的自然”)賦予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楊佴旻的筆下呈現(xiàn)出一派寧靜的景象,就像是對這個世界的詩意思考。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郎紹君:傳統(tǒng)水墨畫并不拒絕對外來藝術的借鑒與吸收。但吸收、借鑒以及風格面貌的改變不是被取代與取消。林風眠的彩墨改變了面貌,楊佴旻的彩墨畫也改變了面貌,但都不是對水墨傳統(tǒng)的取代與取消。有人堅持要把水墨畫當作一種藝術方式而不是一種傳統(tǒng),作為一家之言和一種做法,是應得到尊重的,但我不贊成把這種觀念和作法絕對化——宣稱唯它才是“現(xiàn)代”、才有“現(xiàn)代人文關懷”之類的權力話語。既然水墨畫已經(jīng)多元,就應該讓它們自由發(fā)展、自由競爭。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陶詠白:看到楊佴旻的畫那么恬靜、優(yōu)雅、溫馨,那么美,兼有西畫的格體和中國繪畫的神韻,在中西藝術的交融中,做得那么完美,完全顛覆了對中國畫審美視覺經(jīng)驗。從他的藝術中看到希望。楊佴旻很成功地把色彩和水墨融合在一起,在宣紙上發(fā)展出了無限的可能性和表現(xiàn)性。楊佴旻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一套全面、系統(tǒng)的色彩水墨技法。他在宣紙上做出的這些成就,是中國以前沒有的,這帶有一種超越性。

中國畫學會會長、中國美協(xié)國畫藝委會主任田黎明:楊佴旻的作品體現(xiàn)出了中國文化向內看,同時又借助于外而訴諸于內的一種精神上的傳達。尤其是他在色彩的這種精微感,把中國畫的色彩與西方色彩的一些元素融合在一起,產(chǎn)生了他獨特的風格,而這種風格對當今這個時代來講非常清晰、非常鮮明,具有一種優(yōu)美又宏大的精神。

中國美術史博士、索邦大學藝術學位、重要的藝術史家,曾任法國國立人類學博物館館長、榮譽館長 Christophe COMENTALE:楊佴旻還認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豐富多彩的現(xiàn)代化社會,繪畫怎么能一直固守在古人的黑白水墨世界里呢?只因為它以“墨”為名嗎?如果水墨畫家不敢或者不去嘗試彩色,那是他的個人選擇,和水墨畫的材料無關。在宣紙上創(chuàng)作的同仁們,請為你的作品添加上顏色吧,這會令畫面更具魅力!” 這些觀點顯示出,楊佴旻長期深入的藝術探索和反思賦予了他廣闊明晰的視野,令他敏銳地抓住了未來藝術發(fā)展的理論突破和創(chuàng)新方向。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