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鄭帛囪 劉文豪 聯(lián)展

開幕時間:2022-07-02 15:00-17:00

開展時間:2022-07-02

結束時間:2022-07-30

展覽地點:誠品畫廊

展覽地址:臺灣110055臺北市信義區(qū)菸廠路88號B1(誠品生活松菸店)

參展藝術家:鄭帛囪 劉文豪

主辦單位:誠品畫廊


展覽介紹


誠品畫廊將于7月2日舉辦鄭帛囪、劉文豪聯(lián)展。分屬于1980、1990世代的鄭帛囪和劉文豪,都是美術科班出身,透過繪畫,或呈現(xiàn)日常當中流動的心識意象,或探尋與生命經(jīng)驗呼應的創(chuàng)作方法。雖然表現(xiàn)手法不同,都傳達了對藝術與社會施以「框架」的小小拮抗。

這次聯(lián)展,兩位藝術家一共展出56件畫作。鄭帛囪,1982年生,2007年畢業(yè)于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這次展出的是2013年至2022年間的作品。鄭帛囪使用的繪畫材料,多是唾手可得的原子筆、水溶性畫筆、麥克筆、立可白(帶)等一般文具,畫在約10cm見方的便條紙上。不善于計劃性的創(chuàng)作,也不太使用正規(guī)的繪畫材料,鄭帛囪利用手邊現(xiàn)有的文具傳達個人當下的思緒,所有命名為《無題》的作品,有些是半具象,有些是涂涂抹抹之后變成不可辨識之物,「邊畫邊看,沒有特定的目標,也可能最后跟一開始畫的東西不一樣,有時也可能只是在涂顏色?!箍此齐S興的涂抹,卻因原子筆、麥克筆等文具不易混色的條件限制,為鄭帛囪帶來繪畫技巧上的挑戰(zhàn)。

使用文具作畫,源自鄭帛囪在國、高中時期,常在課本或考卷涂畫的習慣,及至北藝大美術系期間,相較于在美術教室「很正式地畫圖」,他更偏好在咖啡館有自己一方小天地作畫的自在,在便條紙上呈現(xiàn)他的所思所感。那一張張10公分見方的小小畫面,留駐的是他對繪畫自始至今所保有的單純初心。

劉文豪,1995年生,目前就讀于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這次展出2022年發(fā)展的「盆景」系列:《常青》、《故障檢測》等3組件。中國盆景是一種被建構、設計的「自然風景」,為了讓植栽完美地呈現(xiàn),人們利用鐵絲、膠帶等外力限制植栽的自然生長,進而改變它的外型。劉文豪認為「盆景很像人」,那些外力就像社會框架對人施以規(guī)范束縛,因而開始利用「盆景」來做圖像的發(fā)展,如:《故障檢測》3幅畫作描繪的是,將植栽下方的「x」逐一移除后,植栽慢慢長成截然不同的模樣。

劉文豪因妥瑞氏癥以致雙手會不自主顫抖,加上異位性皮膚炎引起的發(fā)癢、紅腫所導致的傷口,都是伴隨他成長的辛苦記憶。他找到丙烯和噴漆等材料的交替運用,加上刮刀、水砂紙打磨等技巧,創(chuàng)造出狂暴的線條當中,又能顯露出如傷口結痂般凹凸等細節(jié),響應身體的疼痛經(jīng)驗。

無論是鄭帛囪使用非常規(guī)的材料,抑或是劉文豪畫面中張牙舞爪的植栽,都是透過繪畫的過程,意欲打破正統(tǒng)及框架的束縛,找尋創(chuàng)作及生命原初的自由本質(zhì)。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