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林叢欣:豬仔嘆和毒物賦

開幕時間:2021-03-13

開展時間:2021-03-13

結束時間:2021-05-16

展覽地點:廣東時代美術館

展覽地址:廣州市白云大道北黃邊北路時代玫瑰園三期

策展人:蔡影茜

參展藝術家:林叢欣

主辦單位:廣東時代美術館


展覽介紹


林從欣對致癮植物、病毒、勞工移民和殖民商品歷史的長期研究,通過展覽“豬仔嘆和毒物賦”與時代美術館的所在地廣州聯(lián)系起來——19世紀的廣州正是鴉片和苦力貿易的主要口岸,也是瓷器、茶葉、絲綢和白銀等殖民貿易物資的門戶?!柏i仔”指的是《南京條約》簽署后在“豬仔貿易”中被販賣的契約勞工,“毒物”則指引發(fā)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貿易商品鴉片。為了推行自由貿易的全球市場,英國在19世紀初廢止非洲奴隸貿易,轉而在中國和印度尋求替代性的廉價勞工。在疫情的困境和內卷之中,自由主義的光譜令人困惑又向往,維系世界繁盛的仍然是勞動者非人化的身體。正如羅安清《末日松茸》令人印象深刻的標題所言,在全球資本主義的廢墟當中,非生命體和生命體的秩序被打破,共同成為災難代理人。 林從欣在研究加勒比海地區(qū)苦力工人自殺案例的檔案時,發(fā)現(xiàn)了不少充滿種族主義色彩的描述與刻板印象。這些對勞工或移民的非人化修辭,在今天的全球化和移民政策中獲得新生,移民常常被描述為病毒傳播者或癮君子。展覽中的核心作品,包括《機器之言,我父所寫》(2019)、《我記憶里父親的房間下著雨》(2020)、《浴火重生》(2018/2021)、《香料》(2008),和一組與20世紀初舊金山和火奴魯魯?shù)氖笠弑l(fā)有關的繪畫作品,都審視了種族化言語如何在不同的災難語境中重新流行,用以否認和丑化他者。林從欣并不滿足于將殖民主義的復雜歷史可視化,以修正根植其中的等級體系——例如將人類按膚色和性別劃分,并將人類置于所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頂端。作為藝術家,她試圖融合自己的個人經(jīng)驗、激進的猜想和揭露物質的政治涵義,以投射萬物的陰影和檔案的不透明性。 當大流行病引發(fā)的各種黑天鵝事件逐漸過去,人們很容易會忘記種族、勞工、邊界、疾病、藥物等等,在漫長的歷史中曾如何將各大洲的有色人種聯(lián)系起來,而我們今天對病毒的治理和阻斷,仍然是基于對不同人之間、人類與非人類之間、身體與物之間的區(qū)隔,這是一種殖民現(xiàn)代性意義上的分而治之。某一天,我們摘下口罩,深吸一口氣,請別忘記,我們無法拒絕親密并保持純凈,我們吸入的每一個粒子,都跨越了洲際、等級和歷史。 藝術家簡介 林從欣(1979年)工作于加利福尼亞亞特蘭大。她于2001年在布朗大學獲得視覺藝術和藝術符號學學士學位,2004年在舊金山藝術學院新流派獲得藝術碩士。林從欣的作品近期于匹澤爾學院(加利福尼亞,美國,2020),班夫藝術中心(加拿大,2019),Ludlow 38畫廊(紐約),蓋巴利畫廊(洛杉磯),雷瓦和大衛(wèi)洛根藝術中心(芝加哥),Portikus(法蘭克福),貝湯沙龍藝術中心(巴黎,2017),當代美術館(斯德哥爾摩,2017),新美術館(紐約,2017),雕塑中心(長島,紐約,2017)等機構展出。她曾在多處駐地、并獲得多項獎項和獎學金,包括瓊·米切爾基金會畫家和雕塑家獎(2019)、大衛(wèi)杜夫藝術駐館計劃(2018)、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獎(2017)、純藝工作中心駐地(2012)和斯密森尼藝術研究獎學金(2009)。 “林從欣:豬仔嘆和毒物賦”屬于由廣東時代美術館展覽與研究部于2018年發(fā)起的“前景”系列。展覽由廣東時代美術館,斯派克島藝術中心 (布里斯托)和戈維特布魯斯特美術館(新普利茅斯)共同委任。 “前景”系列 廣東時代美術館啟動以“前景”為框架的研究性個展系列,于每年的3月下旬開幕。個展的目的在于將業(yè)界廣受好評并富有學術前景的職業(yè)中期藝術家,介紹給更大范圍的國內和國際觀眾。該系列主要由館內策展團隊發(fā)起并實施,受邀藝術家被授予充分的研究支持和實驗空間,并圍繞時代美術館的特定空間和語境,探索突破性的展覽概念和展示方案。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