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曼迪·埃爾-薩伊:Dispersal

開幕時間:2019-07-11

開展時間:2019-07-11

結束時間:2019-08-23

展覽地址:香港畢打行12號407號樓

參展藝術家:曼迪·埃爾-薩伊

主辦單位:立木畫廊香港

展覽介紹


  立木畫廊香港將呈現(xiàn)其最新代理藝術家曼迪·埃爾-薩伊(Mandy El-Sayegh)的首次亞洲個展“Dispersal”,目前,埃爾-薩伊工作、生活于倫敦。本次香港個展將展出埃爾-薩伊的繪畫、雕塑和裝置新作。埃爾-薩伊的創(chuàng)作系統(tǒng)復雜,涵蓋金融體制和媒體網(wǎng)絡的全球化、身份認同、構建有機美學等方面,個展“Dispersal”將系統(tǒng)性的闡釋這些觀念和洞察。
  作為千禧一代的藝術家,埃爾-薩伊的創(chuàng)作有著明確的時代特征,她的創(chuàng)作敏銳地指涉著我們生存社會的全球化進程、信息飽和的觸媒環(huán)境、個人與碎片信息的關系和本質。個展也呈現(xiàn)了埃爾-薩伊對于“網(wǎng)-格(Net-Grid)”議題的研究,藝術家視覺化的手法重現(xiàn)了個人與信息的關系:即探尋、捕獲、存儲和關聯(lián)的過程。埃爾-薩伊的“網(wǎng)格”繪畫極具嚴謹性和朦朧感,將環(huán)境、經(jīng)驗、教育、新聞和娛樂等感官化內容予以詮釋。埃爾-薩伊在創(chuàng)作繪畫中,通常將未干的顏料逐層疊加,暗喻了知識與信息本身的可變形、分層性和互相融合。埃爾-薩伊同樣關注形式問題,她對于系統(tǒng)功能作用的興趣——無論是生物的、語言學的或是政治的系統(tǒng)——與其對于繪畫藝術中人物及背景的關系的長期探索不無關系,也與其對于“背景”意義的質詢緊密相連。
  埃爾-薩伊的乳膠系列作品與展廳內的繪畫作品相呼應,這些作品以一種類似肉質的長方形形態(tài)鋪在地板上,將信息的流動性進一步體現(xiàn)。乳膠系列是埃爾-薩伊詮釋“二元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雕塑中的每個元件體現(xiàn)了藝術家獨特的觀念和瞬時的決定,同時,這些元件又是宏觀整體的一個部分,由同一個模具制作。乳膠材質的敏感性進一步暗喻了這種“二元性”,即“液態(tài)”象征著信息的捕捉,同時隨著時間而消解。這反映了藝術家對于人類身體及政治圖景的復雜互動關系的長期旨趣。
  在“Piece Paintings”系列中,埃爾-薩伊再次關注了觀念性和媒介的象征意義,埃爾-薩伊畫廊的一個空間內創(chuàng)作了這件裝置作品,藝術家將《南華早報》的網(wǎng)格線直接應用于畫廊的墻壁上,在超現(xiàn)實主義的并置中融入比喻意象。對于埃爾-薩伊來說,使用以英文出版的本地報紙進一步將國籍、文化、社會和商業(yè)框架等觀念賦予解答,同時,這些框架也滲透到了我們對于社會和存在的理解。埃爾-薩伊的作品給予了觀者從個體和宏觀審視世界的相對視角,即在我們處理社會、歷史信息的同時,我們也是這個信息的一個組成。
  立木畫廊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樂睿昕(Rachel Lehmann)表示:“曼迪以智慧和才華在千禧一代的藝術家中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了有力的觀點,作品系列之間關系緊密。在研究了她的藝術實踐之后,我們便知道她會非常適合立木畫廊,我們對她的未來滿懷期待。”
  埃爾-薩伊的首次美國紐約個展曾于2018年11月8日至12月22日在立木畫廊紐約西22街空間舉辦。對埃爾-薩伊來說,創(chuàng)作中“背景”議題的探索也有政治意義——人類身體是否允許進入某個物理性空間,以及“無背景”作為“無歸屬”的意義。
  延伸閱讀:立木畫廊展覽 | Mandy El-Sayegh美國紐約首次個展
  曼迪·埃爾-薩伊(Mandy El-Sayegh) 1985年出生于馬來西亞,目前工作、生活在倫敦,于2007年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獲得藝術學士學位,隨后于2011年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獲得繪畫藝術碩士學位。埃爾-薩伊的個展曾在倫敦Chisenhale畫廊(2019年)、倫敦Carl Kostyál畫廊(2017年)、瓜達拉哈拉The Mistake Room(2018年)、倫敦Carlos/Ishikawa畫廊(2016年)等舉辦;埃爾-薩伊參與群展和雙年展包括2019年柏林SAVVY Contemporary和2017年沙迦雙年展等。2017年,埃爾-薩伊曾入圍2017年第7屆“Max Mara女性藝術大獎”。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