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美國藝術家Mickalene Thomas首個香港展覽《彼之愿》

開幕時間:2016-11-18 17:00:00

開展時間:2016-11-18

結(jié)束時間:2017-01-07

展覽地址:香港中環(huán)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7室

參展藝術家:米卡琳·托馬斯

主辦單位:立木畫廊

展覽介紹


國際知名駐紐約藝術家米卡琳·托馬斯(Mickalene Thomas)首個香港展覽《彼之愿》(the desire of the other),展出其一系列新作。多年來,米卡琳·托馬斯曾創(chuàng)作過多幅探討當代女性形象的大型畫像。在作品中,她經(jīng)常巧妙地融合藝術歷史、政治和流行文化等豐富元素,并嘗試透過模糊主體與客體、具象與抽象、現(xiàn)實與幻想之間的界線,講述有關女性主義(femininity)、性意識(sexuality)、階級(class)和權(quán)力(power)等復雜概念。同時,她通過探索創(chuàng)作技巧,令觀者們反思「美」的定義,以及重新思考女性在藝術傳統(tǒng)中的描繪方式。米卡琳·托馬斯在這場展覽中,將繼續(xù)以其經(jīng)典的獨特創(chuàng)作方法,呈獻一系列全新畫作(包括油畫、壓克力畫、琺瑯彩、絲網(wǎng)印刷、水鉆、拼貼作品等)?!侗酥浮芬彩撬囆g家歷來首場在中國舉行的展覽。

米卡琳·托馬斯經(jīng)常從西方藝術史里多個不同時期的人物和創(chuàng)作中獲取靈感,其中早期的現(xiàn)代大師如讓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羅梅爾·畢爾登(Romare Bearden)等人對她的影響尤甚。在米卡琳·托馬斯的作品中,模特兒經(jīng)常會在她的指導下,在上述現(xiàn)代藝術大師的作品中的一些常見的抽象布景下擺出各種各樣的經(jīng)典姿態(tài),把女性作為被渴望(desired)和被征服(subjugated)對象的傳統(tǒng)中解放出來。米卡琳·托馬斯經(jīng)常從不同的藝術時期和流派中取材,但她對圖案和內(nèi)部空間的運用卻明顯受到上世紀60至80年代影響。在那個社會文化和政治動蕩的時代里,人們見證了民權(quán)運動、黑人平權(quán)運動以及第二波的女性主義運動。當時,許多的美國女性,尤其是非裔美國女性,也相繼站起來,抗拒世俗對美的傳統(tǒng)標準,并嘗試為它重新定義。

在《彼之愿》展覽中,米卡琳·托馬斯展出了多幅具象和抽象女性肖象(包括多幅她的繆斯女神肖像,以及一幅大型躺臥身軀),探討女性的身份(identity)、性別(gender)和自我(sense of self)如何在藝術和流行文化中被定型。在一些作品中,藝術家特別采用了水鉆(一個她經(jīng)常采用,也象征著女性主義的物料),務求為作品賦予一層更深的意義;同時,她也嘗試以點彩勾勒圖像,向點彩畫派(Pointillism)致敬。米卡琳·托馬斯把水鉆點綴畫中人的唇、指甲或頭發(fā),襯托人物輪廓之余,也將畫中人描繪得更為細致。藝術家正是以這種微妙的方式,讓觀者得以反思各種對女性和女性主義的設想和定義。

除了經(jīng)典的肖像畫外,米卡琳·托馬斯也就個別性別和種族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簡約形狀、色彩和線條為主的抽象肖像畫。作品回歸幾何型態(tài),并用上鮮艷的顏色勾畫出唇、鼻、眼及其他面部特征的線條。這些肖像令人聯(lián)想起二十世紀立體主義大師畢卡索和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運用拼貼來分割畫面的抽象作品。拼貼是米卡琳·托馬斯創(chuàng)作手法的重要元素,這不僅為她開拓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更進一步針對女性身份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刻的挖掘。

同時,米卡琳·托馬斯正在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一場名為《Mickalene Thomas: Do I Look Like a Lady?》的錄像裝置和絲網(wǎng)印刷作品個展。展覽日期至2017年2月6日。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