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雙——魏文強個人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6-07-24 15:00:00

開展時間:2016-07-24

結(jié)束時間:2016-08-25

展覽地址:中國·成都·人民南路四段3號來福士廣場塔4一層

策展人:雁西

參展藝術家:魏文強

主辦單位:C.D.P翰雅高層藝術品鑒中心畫廊

展覽介紹


2016年7月24日,“雙——魏文強個人作品展”將在C.D.P翰雅高層藝術品鑒中心畫廊開幕。本次展覽將呈現(xiàn)藝術家近年來兩個實驗方向的部分繪畫作品。一方面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風景寫意類的作品,另一個方向則是觀念上的意象化創(chuàng)作。

作為85后的青年藝術家,魏文強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堅持。魏文強從小在傳統(tǒng)的中式教育中成長,儒家中庸的思想,道家隱世的追求以及佛家自凈的精神都對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創(chuàng)作中,他從不形象化地去表現(xiàn)這些元素,但是東方精神和情懷卻一直在整個創(chuàng)作中支撐和引導著他。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更喜歡在強烈之外給人以長久之感,也許看起來或許不那么豐富。”他喜歡的是用意象的語言,或是意境來闡述自己的想法。畫中模糊的禪境看起來樸素,卻具有著隱秘的力量,留白更顯意深。

觀看魏文強的作品,是一種沉浸式的感受,處于臨近點的狀態(tài),引導觀者進入想象之外的維度。畫中意象仿佛在隱入虛無,卻又浮現(xiàn)于可見的邊界,予以觀眾以強烈的共鳴。他的作品既張揚又含蓄,既顯露而又內(nèi)省。實際上,這與魏文強在創(chuàng)作時,始終注意保持主客觀的平衡有很大的關系。然而這種平衡并不是從構圖、色彩等畫面層次去表現(xiàn),是從創(chuàng)作的最開始,去找到主客體之間的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他并不完全將主體抽離,也不完全遵循客體的現(xiàn)實,所以在模糊的點中,他總能留下相當大的空間給人以自由暢想和感悟的權利。

“雙”

年輕的一代,魏文強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個特例。

我們終于可以像看他一樣的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到了我們自己。

就連他本人,也有兩個本我。雙重考究。

魏文強的創(chuàng)作脈絡,一直是和他個人成長與藝術表達上的成熟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

對于更為年輕的一代而言,無論從消費主義淡化了政治訴求的成長環(huán)境,還是從布爾迪厄揭示的“藝術的法則”角度,都將強調(diào)繪畫場域的自治化視為心理需求,這意味著純粹美學或純粹凝視(pure gaze)的回擺,極端一點地說,目前的繪畫是在創(chuàng)造一段與大生產(chǎn)之間的距離,誰創(chuàng)造的距離越長,誰就有可能勝出,在這種語境里,抽象作為助產(chǎn)士受到了集體的擁抱。魏文強在抽象的表達上,注解了多一種實踐,產(chǎn)生了另一個真實的本我——半抽象。

他嘗試這種延續(xù)至今的“半抽象”實踐,強調(diào)的不再是畫面上不斷堆積和增殖的感性筆觸,而是由空間、材料、物構成的一個邏輯,以他自己的話來說,即“舍棄了不可以量化的東西比如情感性的東西”,感性只作為一幅繪畫的超現(xiàn)實觸點或藥引,理性隨后支配一切,實施自主量化的過程。

【雙】展覽亦縱向分劃為“西學”和“西行”兩部分進行展示,“西學”呈現(xiàn)魏文強在歐洲經(jīng)歷的精神洗禮。當時他已在西方學習了繪畫技能,他正在嘗試創(chuàng)造自我風格,不局限于西方油畫傳統(tǒng)。“西行”將呈現(xiàn)魏文強實踐學成后釋放的感性創(chuàng)作成果,闡釋其感性只作為一幅繪畫的超現(xiàn)實觸點或藥引,理性隨后支配一切,實施自主量化的創(chuàng)作過程。

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贊》里的那句話,“我們自然也不是一概討厭閃光的東西,但較之于淺顯明麗,更喜歡沉郁黯淡”,指出了東方審美的那種宿命,而魏文強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刻意將流行元素式的“淺顯明麗”賦予了“沉郁黯淡”,賦予,卻又不意味著后者的消散,甚至還是后者的另一種強化,這正是他悄然編織的“迷惑性”——“迷惑性是必要的”,他談及,“繪畫的一個顯性特性就是一覽無余,藏不住什么,全都在你看見的那一刻呈現(xiàn)”,為此,他需要在這種表象里設置“讓人看不透的東西”。這種看不透的畫面情緒,閃爍于這位85后青年表達出的強烈之外的長久之感。

靜待【雙】展覽,希冀參觀者在本次展覽中成為探索者,透過感官與身體感受小與大的豐富世界。

—————雁西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