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物之微》

開幕時間:2016-01-16 16:00:00

開展時間:2016-01-17

結束時間:2016-03-13

展覽地址:藝術門(江西中路181號,G/F,上海200002)

策展人:夏靜

參展藝術家:陳彧凡,全光榮,石冢沙矢香,皮諾·皮奈里,任日,因卡·修尼巴爾MBE

主辦單位:上海-藝術門

展覽介紹


上海-藝術門榮幸呈現展覽《物之微》,此次群展匯集了六位藝術家的多個精選系列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陳彧凡(生于 1973 年,中國)、全光榮(Chun Kwang Young,生于 1944 年,韓國)、石冢沙矢香(Sayaka Ishizuka,生于1980年,日本)、皮諾·皮奈里(PinoPinelli,生于1938年,意大利)、任日(生于1984年,中國)和因卡·修尼巴爾(YinkaShonibare MBE,生于1962年,英國)。《物之微》從繪畫、雕塑和裝置的物體性出發(fā),力圖牽引出蘊含在風格各異的作品中特定材質的多樣感官。

當物之材料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它展現的是物體和藝術家之間一種前所未有的關系,這關系直接、緊密,又毫無間隔;隱藏在這之中的或許是人類對于自身意義和本質的長久追溯,以及至今讓人難以忘懷并深受影響的歷史和經歷。作為對于現代主義發(fā)展圖景的反響,自九十年代以來,當代藝術轉而關注細小或微觀的事物、日常生活的領域、以及個人經驗的剖析。物體和材料開始扮演起中介的角色,扎根于現實而又通向保護自由與想象的美好天地,它在物之微中生根發(fā)芽,展現著時光的全景蛻變。

皮諾·皮奈里的作品透過媒材創(chuàng)新及形式實驗探討繪畫的本質。在1963年前往米蘭以后,皮奈里受到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以及其他"零派"藝術家的深刻影響,他嘗試改變繪畫的"創(chuàng)作句法",并且在70年代中期創(chuàng)作出《散置》(Dissemination)系列作品,這一系列作品也是他對于"如何離開畫布創(chuàng)作繪畫"所作出的回應。這些由諸如法蘭絨這樣的材料組成的小部分通常是以成雙、成三或成系列的組合掛在墻上,皮奈里把這些分散的小部分看作"投入宇宙、飛向無限"的碎片,表現出觸覺實體和與顏色的視覺美感。對他而言,色彩是光,而繪畫是在捕捉光芒,或者說是在追隨色彩所回蕩的獨特節(jié)奏。

皮奈里用材料打破了傳統的畫布繪畫和五六十年代戰(zhàn)后表現主義的風格傾向,而全光榮在經歷了漫長的旅程之后,找到了自己讓抽象表現主義"重生"的方法。對全光榮而言,材料承載了豐富的個人感受,也透射著他對寬闊的人類歷史的所思所慮。他長期創(chuàng)作的系列作品《集合》,其表面由泡沫聚丙乙烯塊做成的三角形狀物組成,這些三角塊外面包著韓國桑皮紙,并且系著卷曲的桑皮紙繩。這一媒材的選擇受到小時候看中醫(yī)回憶的靈感啟發(fā),在當時天花板上掛滿桑皮紙藥包以及寫著藥名的卡片。正如他所說,"每一個寫著韓文和中文的三角紙包,都是用飽含不同年代和想法的舊文檔做成的。" 全光榮將組成作品的每個三角塊視作一個個"信息單元",通過把這些三角形的紙包重新組合在二維平面上,完成了個人與歷史之間的交流,同時反思現代生活的喧囂本質。

尼日利亞裔英國藝術家因卡·修尼巴爾將自己稱為"后殖民時代混種",他把身份的認同看為流動且永不恒定的。這表現于他使用的標志性材料,在倫敦布利克斯頓(Brixton)市場上買到的色彩鮮艷的非洲紡織品,其設計靈感源自印度尼西亞的本土風情,繼而由荷蘭大批量生產,最終銷往西非,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這樣的材料是非洲身份和獨立的新象征。因卡·修尼巴爾利用普通卻充滿活力的材料對歷史的潛在能量,來表達關于身份、種族、階級、權利、全球化、移民和不穩(wěn)定性的問題。

石冢沙矢香受到日本神道教的傳統和萬物精神性的信仰影響,在她的藝術實踐里流淌著對細微而普通物件的敏感,這些物件常常交織著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她的作品通常以現成的、容易被忽略的物件為媒介--諸如稻米、細線、筷子等日常生活之物,在透露著日本社會和文化意蘊同時,微妙地將這些物件交織在人類生存的廣闊領域中。

任日在他的藝術實踐中,選擇蜂蠟這個特殊的媒介。他既是一位藝術家,同時也是養(yǎng)蜂人,與蜜蜂合作而創(chuàng)作出令人驚艷的雕塑作品記錄了他與蜂蜜之間的親密關系。他有意識地控制蜜蜂的活動和蜂巢的形成過程,最終創(chuàng)造出一種超越的、混合的雕塑,探索著自然力量與人類干預之間的關系。藝術家任日這樣談到,"我與蜜蜂交互的雙重方向性構成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制約的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而非簡單的單項交叉的關系。"

陳彧凡被道家和禪宗思想所啟發(fā),在結合圓點、有秩序的線條和純凈色彩的重復的繪畫過程中,將其轉換為個人的解讀和冥想。《把它拋向空中》是一個透露著機遇和偶然性的繪畫裝置作品,陶瓷的瓷磚碎片在他的作品里以紫銅為材料重新鑄造,充滿著詩意的神秘感和物質性的抽象主義情愫,也連接著這些材料無止境的生命。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