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石磊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5-06-16 15:30:00
開展時間:2015-06-14
結束時間:2015-06-22
展覽地址:天津市地緯路翰琮文化藝術空間
策展人:林力
參展藝術家:石磊
由青年策展人林力策劃的《鏡﹒像——石磊作品展》即將于2015年6月14日——6月22日在天津市翰琮文化藝術空間舉辦。
此次展覽共展出石磊的10件木口木刻作品及2件裝置作品,涵括其從2013年至2015年創(chuàng)作的《花好月圓》系列、《一江春水》、《音律》、《無題》木口木刻,以及《鏡花水月》系列版畫裝置作品。
石磊從事木刻創(chuàng)作多年,現任教于天津美術學院版畫系。在木刻創(chuàng)作上一直尋求內涵與外延上的突破,并不斷嘗試新的材料技法以表現版畫的獨特魅力。
石磊的版畫探索是以刻痕作為語言符號起步的,是其創(chuàng)作中比較關注的基本語言符號之一,就像數位圖象中的一個像素。“我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越來越喜歡上了這種痕跡帶來的感受,甚至比用筆去表達更直接、更痛快,這種明確的表達帶出的是語言更純粹化。尤其是當刻刀作為藝術的創(chuàng)作工具時它的語言中也就具有了獨特的語言方式,恰巧版畫出現在中國時就是用刀子開始的,并由此發(fā)展變化著,直至今日,這種刀痕也應在當代版畫的語境中提出新的意義。起初我用向內尋找的方法找出刻痕最初帶給我們的各種感官記憶。希望在這種感官記憶中找到共鳴,并用作品表達出來,讓刻痕成為我創(chuàng)作的基本語言符號從而表達我自己的創(chuàng)作觀念。”
除此之外他還把語言形式進行向外拓展的嘗試。這不是表面單純的異化,而是發(fā)揮版畫作為創(chuàng)作手段所獨有的特性,把創(chuàng)作本身的表達意圖以更直接的方式凸顯出來。使其在當代藝術中與自身創(chuàng)作緯度不斷融合,而尋找出獨有的藝術魅力。利用版畫語言充分發(fā)揮它的一切可能性,并在這種創(chuàng)造中放大它的語言特征。這時創(chuàng)作的主體便不再是單以版畫為主體,版畫成為創(chuàng)作觀念中的一種符號或表達方式。
石磊在作品中對于當代性的改變則是從空間開始的,在多次的展覽中作品在不同的空間展示,所帶出的畫面感受是不同的。于是以距離改變畫面內容中開始嘗試,《鏡花水月》系列作品的初衷也源于此,通過觀者在不同的距離觀看的內容發(fā)生著不同的細節(jié)與整體的變化。同時他也在裝置作品融入對版畫本質的思考,對于復數性也進行列一系列的實驗。運用漸變式的組合以及鏡子的反射對作品的復數性進行延伸。這種復數改變了傳統(tǒng)的復數概念,同時也改變了空間對于畫面的約束,使虛假空間和真實空間同時存在于作品中。
至此石磊的藝術觀點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嘗試其實都在進行過程中,對于這個階段只能以當代性的版畫作為階段性總結。這也是石磊在目前創(chuàng)作過程的一個階段,作品的展現正是這幾年他基于創(chuàng)作的不同思考。從歷史到當代、本體到內涵、從內向到外展,從技術到材料,從改變到創(chuàng)造。思考是以不同的方向開始的,但都回歸到他對于當代版畫的思考中。
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范敏這樣評價石磊及其創(chuàng)作:“石磊酷愛版畫也努力為之實踐,畢業(yè)留校到現在創(chuàng)作了許多的作品從木口木刻、木面木刻到銅版畫等均有涉獵,這期間的作品多停留在版畫本體方面的實踐與嘗試,比如他的木版花卉系列作品和以人物為主題的系列作品。讀研以后他開始放寬視野,在當代藝術語境下利用版畫的元素尋求更為開放的表達方式。
他的《鏡花水月》系列作品雖然以木版畫的傳統(tǒng)語匯為基點,但他試圖打破其固有的呈現方式和接受方式,“靜像”木版圖式與“鏡像”虛擬圖像使得作品律動感與視覺張力得以釋放。精湛技巧下建構的嚴謹“靜像”圖式在這里被弱化,使受眾焦點不在聚集于版畫的技術和技巧,而是關注并解讀作品本身的精神世界。石磊的作品是對版畫由本體向外延的一種有益拓展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