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天空”——2014阿丁繪畫巡回展之邁阿密站
開幕時間:2014-11-15 18:30:00
開展時間:2014-11-15
結束時間:2014-11-30
展覽地址:美國邁阿密妮娜?托瑞斯藝術畫廊
策展人:賈廷峰
參展藝術家:蕭平
由北京798太和藝術空間主辦的“信仰的天空——2014阿丁繪畫”展將于2014年11月15日在美國邁阿密妮娜·托瑞斯畫廊(太和藝術空間美國分支機構)開幕,本次展覽由國內著名藝術經(jīng)紀人賈廷峰策劃、美國著名藝評人Nina Torres擔任學術主持。這是繼“信仰的天空-2014阿丁繪畫”世界巡回展之西安、北京后的第三站--邁阿密站,本次展覽預計展出畫家阿丁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藏族人物題材作品五十余幅,展期持續(xù)到2014年12月1日。
多年來,關于藏區(qū)題材的藝術創(chuàng)作一直頗受畫家鐘愛。不過囿于國人審美習慣的趨導,此類創(chuàng)作大多還局限在作者為討好觀眾對藏區(qū)的簡單臆想之中--即藍天白云雪山巍巍的異域風景和熱情好客載歌載舞的喜樂民俗。偶有新意者,也不過是將西藏作為一個地域標本進行宏大的民族文化或社會變遷的空泛研究。然而,阿丁的繪畫不同于以往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惰性,而是真正在“個性表達”對于以往經(jīng)驗式“集體意識”的某種抵抗中,形成了其畫面自有的精神指向。
阿丁深入藏區(qū),親近藏民,在青藏高原曾安營扎寨十余年,與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阿丁說:“在我而言,看藏區(qū)而不僅僅是藏區(qū),而是一片圣潔與靈性的大地,它蘊含著天地間的一種神氣,這是可以讓人沉思、匍匐、與靈溝通的地方。”正是有了這樣的生存體驗,阿丁筆下的藏區(qū)人物不再是置身事外的簡單揣測,像富足者打賞弱勢群體般居高臨下的憐憫,而是將自我作為描繪對象中的一員,真切地置身其中沐浴同樣的陽光,呼吸同樣的空氣。我想阿丁的本意大抵如此:惟有長期與藏民經(jīng)歷相同的生活方式,體察這種“在場”的感同身受,才能更敏銳地把握住藏區(qū)人們深藏于骨子里難以觸摸的真實;而所有遠離現(xiàn)場立足于都市文化的關照,充其量只是隔岸觀火時唏噓感嘆的無病呻吟。
阿丁筆下的人物造型是令人沉重的,衣著襤褸,嘴唇枯澀,高原紅的臉上滿是苦難留下的丘壑,被淡化模糊的背景渾濁黯淡,隱約只能分辨出天空的蕭瑟和大地的貧瘠,所有特征化的表達方式都濃烈彌散著生命的艱辛與悲愴。如果只到這里,阿丁的繪畫可能與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現(xiàn)的“傷痕美術”、“鄉(xiāng)土寫實”沒有太大區(qū)別,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阿丁作品中的人物,不論健全和殘疾,青春與年邁,這些人物都有著極其相似的眼神,清澈、單純、篤定并飽含希望,像是冥冥中得到了神靈的指引,在樸素的生活中堅守著某種信念。安然若素的表情積攢著厚重的精神力量,使得每一位面對作品的觀者,心靈得以施洗與凈化。在這個意義上,阿丁的作品與諸多批判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寫實繪畫拉開了距離,而呈顯出一種特有的信仰內涵,其筆下人物生命狀態(tài)已超越了庸常生活的紛擾,進入一個更純粹的靈魂修行層面,靜穆而偉大。
從都市走向高原,阿丁疏離了既有的生存經(jīng)驗,兀自陷進陌生化的精神體悟之中。他對藏區(qū)生活的愈久持續(xù),藏區(qū)人物帶給他的內心滌蕩愈加徹底。一邊是對欲望世界的背離,一邊是對精神信仰的渴求,阿丁在兩個現(xiàn)實境遇的拉扯下裂變與升華。復雜的生命體驗迫使他不斷地陷入一個追問自我的環(huán)節(jié),然后,在返觀自我與畫面對象以及現(xiàn)實社會的關系中,阿丁帶領觀者領悟到一種生命啟示,體證信仰的力量。
本次展覽是太和藝術空間繼“天籟的聲音--昆侖子藝術展”、“自由的尺度(第四回)--中國當代水墨走向巴塞爾”之后,第三次攜手邁阿密妮娜·托瑞斯藝術畫廊(太和藝術空間美國分支機構)的共同合作。創(chuàng)立于1999年的太和藝術空間,定位于中國本土藝術家的全球性推廣,致力建構一個新語境下的當代藝術價值判斷體系。歷經(jīng)15年的發(fā)展,以其專業(yè)的學術前瞻和市場引導,如今已成為于中國本土畫廊的國際風向標。在這個意義上,本次展覽力圖強調的是,阿丁的作品在保留文化根性的前提下,已經(jīng)具有超越地域與國界的普世人文關懷,其作品所蘊含的豐富精神內涵已脫離了畫面本身而形成一種人類通感的語言,能在每位觀者的內心點燃一盞油燈,雖然微茫卻持久溫暖。